- 文安大众论坛 -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位招租
查看: 1858|回复: 1

艺术地再现真实故事——《一诺千金》影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8-28 08: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吕振侠

电影总是要讲故事的,这似乎是常识,也是观众的审美期盼。有的人视电影讲故事为“老一套”,恐怕有失偏颇。纵观中外电影史,仿佛是由一个个生动故事组成的链条。银幕上再宏大的场面,再华丽的服饰,再巍峨的宫殿,也都是为讲故事服务的。因而,人们普遍认为,利用镜头讲故事,是电影的基本职能。而一部成功的电影,起码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讲一个好故事”,二是“讲好一个故事”。这种通俗易懂的解读,比绕来绕去的概念或者繁琐的引经据典,都要准确清楚得多。
我们用这两个标准,来考量新近由河北省委宣传部、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河北玛西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河北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联合拍摄的电影《一诺千金》就会发现,该片对电影语言的把握,对社会现实的观照,以及对人生体味的表达,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可以说是一部难得的成功之作。
《一诺千金》的确讲了一个好故事。15年前,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93(01)班的李宝元同学尚未毕业,就被病魔夺去了年轻的生命。同班的26位同学,默默地资助、温暖着失去儿子的两位老人,支撑着他们度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与劫难,硬是撑起了这山村农家院落残破的天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整整15个春秋,5000多个日日夜夜。15年的关爱与坚守,15年的抚慰与惦念,绝不仅仅是书来信往、汇款寄物,他们是在以实际行动弘扬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当代雷锋精神,修复和重构着和谐社会应有的道德基石和价值信条。电影《一诺千金》,就是根据这个真实的故事创作的。这个故事的底色是悲伤与凄凉,但同学们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的善良、真诚与坚持,让故事充满了亲情、温暖与阳光。难怪网上称:这是春天里最温暖的故事。
说这个故事好,还不仅仅是因为同学们的义行善举,它所传递的信息对当下社会而言,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物欲崇拜”、“金钱至上”的风气盛行起来,其理论根据也相继堂而皇之地浮出水面。诸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陈词滥调,弱肉强食的“丛林原则”,甚至,连“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一用来形容国与国之间利害关系的名言,都成了某些人不择手段谋取私利的挡箭牌。这样一来,在金钱利益面前,什么亲情、友情、甚至爱情,都显得无足轻重,至于理想、信念、道德等等更是无从谈起。毫不夸张地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几乎已成大家的共识。面对这样严峻的现实,加强道德建设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而“春天里最温暖的故事”里的主人公们捷足先登,用他们的爱心、诚信和坚守,为我们做出了光辉榜样。这对于道德水准的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修复和形成,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把这个故事搬上银幕,在艺术审美的过程中,不知道能温暖多少麻木的心,能唤起多少人的仁爱和良知,同时,也会扣问和无情地鞭挞那些“六亲不认只识钱”的人们的灵魂。
作为一部成功的电影,光有好故事还不够,还要把故事讲好。实事求是地讲,讲好这个故事并不容易。所谓“讲好”,那是十分艰苦的创作过程。因为生活再丰富、再生动,也并不等于艺术。况且,这个故事本身也自有它的难处,时间跨度长,人物众多,事件分散。如何用一个集中的故事展示其精神风貌和文化精神,令人颇费神思。为了讲好这个故事,我们通过片子能明显地看出,编导至少从两个方面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努力和探索。
一是不拘泥生活真实,而追求艺术真实。郭沫若先生对历史剧创作的论述令人难忘。他说:历史研究是“实事求是”,历史剧创作是“失事求似”,即失去了事实,求了一个相似。我认为,这对于反映先进人物和英雄群体的电影创作,也是很适用的。它需要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渗透创作人员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使这个“似”比生活更真实,更加集中、更加强烈、更加高远、更加典型,换句话说,在反映事物本质的基础上,更加生动感人。通过集中提炼、加工,他们把26位同学合并成了七、八位,其中最突出的只有一、二位,事件自然是更加集中和精致,似乎只选取了有数的那么几个片段,巧妙地运用了宝元没发出的情书、遗作《情愫》、宝元妈给儿子求的手镯以及杜启锋在百般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赴承德和二老共度中秋等情节和道具,就把真实的故事艺术地展现了出来。他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部脱胎于真实故事的艺术片,的确能达到在心灵上感动观众,在情感上同化观众,在灵魂上震撼观众的效果。
二是叙事匠心独具,构建起有张力的整体框架。有的论者指出:当前,观众对电影故事的需求与我国电影讲故事的实际水平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反差。电影的叙事能力已经成为制约国产电影品质提升和产业健康发展的一道瓶颈。可见,叙事方式的选择,叙事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一部电影的品质质量。《一诺千金》编导,深深懂得这一点,他们在故事主体——农大学生和宝元父母之外,增添了鼓书艺人和村委会主任两个颇具特色的人物,并且用这两个人打下的“良心”,构成了一个紧凑而又有张力的框架。他们的是河北农大的学生能不能坚持照顾、抚慰宝元父母15年。主任信心十足,鼓书艺人曲儿一个劲地直摇头。这期间发生的事情,按照叙事的内在逻辑性,你就捡精彩的往里装吧,看着有点零乱,实则在框架内井然有序。这个貌似游离于主体之外的框架结构,实则是这部电影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的叙事模式,真的帮了这部电影的大忙。不仅首尾呼应,承接连缀,使整个故事环环相扣,同时还增加了生活情趣,推动着故事的发展进程,使整部作品浑然一体。
另外,地域文化色彩的融入,也为《一诺千金》增色不少。那四面环山、顺势而建的石头村,展示着它的古老、独特,也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村中古朴的老戏台,仿佛一直在演绎着古往今来的更替兴衰。更有那来自冀中民间的西河大鼓曲儿,和我们始终相伴,唱腔刚柔相济、生动活泼,透着浓浓的乡里情、家乡味。所有这一切都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厚重感和亲切感。还有,全村的老太太们,端着簸箕,立在门口,呼喊着宝元的名字,把五谷杂粮抛撒在空中,那传递在人世间的不都是情和爱吗?
                                      

  2012.4.9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7-9 20:03
  • 签到天数: 114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2-8-28 13: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omsenz Inc. ( 冀ICP备12019373号-1 ) 法律顾问:常全根律师

    GMT+8, 2024-5-11 17:07 , Processed in 0.05416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