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 文安大众论坛 -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位招租
查看: 55284|回复: 4

《文安洼的童年》(再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7-2-18 16: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安洼的童年》(再版)
    李士权/文
    文安洼是一个古老的洼淀,童年由于洪水无法外泻和沥涝年景接纳的上游客水。使的古洼连年积水从不枯竭。当时有“淹了文安洼,十年不回家”的心酸格言。
    每预供水,有的举家搬迁,有的离乡逃难。但多数古洼人还是不畏艰辛,与古洼相依相伴,坚守故土,繁衍生息。
    水乡生活虽然艰苦难耐,但春节过后,随着天气的逐渐变暖直至春暖花开。快乐和开心还是能够足以冲淡古洼人心中的烦恼和忧愁。大自然给古洼人准备的天然食物会等待着大人、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在渴望和努力的快乐之中去索取和享用。古洼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不屈不挠的优秀儿女,培育了古洼人能吃苦和坚韧不屈的良好性格。

    捕鱼是古洼人的重要生活来源

    作为水乡人,游泳、划船、撑船、摇桨摇撸和嘚拖床等,是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一般十岁左右大多数人就基本感悟了其中的奥秘,只不过是因为力气小能力还不是那么太强罢了。这算不上是“本领”。真正的水乡生存本领还得跟随大人在漫长的水乡生涯中逐步学习各种网具的使用、箔旋的布局和扠、罩等捕鱼工具的使用技巧以及各种鱼类的不同生活习性和规律。
    冬捕技术性更强又特别艰辛,“网头”、“蹿工”和“马杆”手,脚下穿着“膀靴”, 它是一张大约50公分见方的牛皮,四周每隔约5公分打一孔,用两棵牛皮条穿起,垫些化结隔潮保暖,兜在穿着棉袜的脚上。用前用后泡在水里。穿“膀靴”必须戴“交叉”,“交叉”好似老式的大门“门吊”,中间比“门吊”宽些,长约20公分,两头各有一孔,两孔同时翘起,中间部分两侧各有一个翘角,翘角高度约两公分。用绳子穿于两孔内,横向固定于脚心,以防冰上打滑。因为出网时带出很多水,“膀靴”是不怕水的。
    拉綆人穿的是“冰鞋”,是一块与脚相当的长方形木板,底面镶嵌着四颗高度约三公分的枣瓠钉,两侧有四根带子系在穿着棉鞋的脚上,拉綆时十分得劲。
    这些东西看来不起眼,但没有这些是绝对干不了冬捕的。
    孩子们一般能完成的就是浅水摸蟹、捉虾、摸鱼、淘鱼和使用箩圈罩鱼以及围网捕鱼,其中淘鱼是孩子们常用的捕鱼方法。多在浅水河沟叠三道捻子,其中两道离的较近,里边一道留一豁口,豁口处挡一把筛子或用木棍插成篱笆状,隔断鱼的去路,将水淘干后拿盆捡拾大小、种类不同的杂鱼。半天下来常常弄的一个个像小“泥猴”!
    孩子们在相互嬉戏和玩耍之中便获得了美食原料,也为大人分担了一份食粮不足的忧愁。

    菱角是政府救济古洼人的妙招

    菱角是一种优质的代食品,古洼的野生菱角并不是很多,所以,五六年那场洪水,政府就用“麻愣”(蜻蜓)飞机在水乡播撒菱角种子,待人们采摘食用。飞机播撒的菱角种子,在风的作用下慢慢的漂浮到苇丛或成片的三棱草丛以及成片的蒲棒丛中“落户”。
    要想采摘菱角,孩子们经常结伴进入芦苇荡中寻找,单人如不了解芦苇荡的情况很可能会迷失方向而不敢擅自进入。
    进入芦荡后一般是淌着漆盖深的水,行动极度艰难,没有毅力是很难坚持长久的。除了采摘菱角,还能捡拾鸟蛋。半天下来,收获一般还是比较丰厚,但有时也可能是徒劳功微。鸟蛋成了野鸭、大雁等各种鸟类对古洼人的馈增。
    在芦荡穿梭,扎脚是免不了的。有一次,我哥哥就被芦根把脚的下侧面扎了约寸长的口子也不理会,继续寻找菱角和鸟蛋,这就是古洼人坚韧的性格。
    猎鸭猎雁是当时的一种高级职业,俗称“推鸭排”。一般在夜间进行,既辛苦又需要高超的技术,所以,使一般人望尘莫及,也成为了孩子们的一种向往。
    地梨是大自然对古洼人的恩赐

    古洼人有句俗语:“文安洼三宗宝,地梨、榨菜、三棱草”。特别是地梨,是一种优质代食品。饥荒年头,周边各县的灾民来到文安洼打地梨,古洼便开启了天然地下“粮仓”的大门。既可鲜食,也可晾干储藏。
    古洼的多半儿童和我一样跟着去水田劳作的父母,由父母给起出一块“炕”,孩子就在起出的那块“炕上”用地梨挠子打(挖)地梨。待父母收工时再跟父母一起回家,快手或运气好时一天也能挖那么三几斤地梨,足够一家人饱餐一顿。可有时挖的不多,大人收工后还得继续挖一畔直至很晚才能回家,否则只能饿肚子。
    打地梨一般都是老人或孩子,青壮年要去田里劳作,不过劳动间隙可以去扠鱼或打地梨,也可以去“逛”地梨。“逛”地梨是个力气活,可有时还可以偶尔获得一些“水豆”,水豆也是一种不错的代食品。大人“逛”地梨,孩子们就拿着罩篱捞地梨。节省了大人的时间,目睹了大人的艰辛。
    采割三棱草也是不容易的事,刚割下来的三棱草很重,只能割一小捆扛着回家,晾干后备用。
    蒲棒采摘不太费劲,但不多,用处也不是很大,只能做“火绒”,与火石、火链配用,作为火种。
    这些活计既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又在幼小的心灵埋下了宽厚、仁慈的种子。
    榨菜既可食用,也可喂养家畜家禽。灵巧智慧的古洼人可用三棱草来编织草鞋、鱼包、虾篓等用品,孩子们就跟着学,除了自用也可以换点零钱补贴家用。
    古洼的芦苇用于编苇席,每到冬季农活没了,除了主要劳动力中的一部分参加冬网班子冬捕,其余基本都在家编苇席。孩子们就帮大人们踩苇、递边、橇席和学着打下手直至学会编织。
    这活虽然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枯燥无味动作,但为了生计,孩子们还是努力地与大人配合,从中锻炼着孩子们的意志和耐心。

    野菜是古洼人必备的充饥食物

    挖野菜一般也是孩子们的主要活计之一。上学的孩子一般利用早晨上学前和放学后的时间背着框头,拿着挖野菜的刀子打(挖)一框头野菜,晚饭后才能写作业。挖来的野菜晾干后囤积起来以防冬春食粮不足时充饥食用。
    除了打(挖)野菜,打(割)草也是孩子们的活。每次哥哥挑八捆,我只能挑四捆。打来的青草用来喂牲口,多余的晾干后以备冬季之需。没养牲口的人家可换些零钱补贴家用。从儿时起就养成了吃苦爱劳、勤俭持家的好品质。
    五八年闹蝗虫,稻子、芦苇、水白草等几乎都吃光了,孩子们每天捉不少蝗虫,回家后炒一下,洒些盐就能吃了。后来政府派飞机洒药配合农民消灭了蝗虫。
    就这样享受着水乡生活,度过了最为艰苦的三年困难时期,又迎来了63年古洼的最后一场洪水,直至65年古洼收了一个可谓是百年不遇的好秋,古洼人的生活才逐渐进入了衣食无忧的状态。
    我及我的同代人的童年就是这样度过的,没有多大的起伏,更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平淡和默默地接受着古洼的环境现实,并为适应古洼环境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今天提起,旨在提醒年轻人勤做今昔对比,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感恩社会,感恩父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2-18 16:54: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瓜园井
    河北文安   何万志
      今天我喝着瓶装的矿泉水,用着地下的自来水,想起了孩提时村南边的黄瓜园吃水井。那是一口用古砖砌的,用巨石镶口的,深深的井。听老人们说这是大清时王口的大地主在他家种菜的园子里挖的一口井,所以人们管它叫黄瓜园井。这口井水质好,软而甜,易消化;水源足,几班人轮流摇辘轳打水浇园子,昼夜不停,一连多少天,井里打水从来没少过。浇出来的菜啊,鲜嫩可口,营养丰富。如果天大旱,久不下雨,地主家就组织人们掏这口井,之后不过三天准下大雨。(說的有點邪乎,我不大相信)当时人们要想吃这个井的水还得花钱买。
      解放后,井和菜园一起回到了人民手中。人們吃这个井的水再也不用花钱了。我就是吃这个井的水长大的。小的时候我常跟着妈妈到这个井挑水。打水需要一定的技巧,人双腿叉开,骑着井口站稳,用一头的扁担钩子挂上水桶梁子,将水桶下沉到水面,用一只手来回晃动扁担另一端,使水桶在水面上左右晃动,当桶口朝下时,轻轻一松手,瞬际往上一提,水桶不会脱钩,就将满满的一桶水打上来了,这需要一个巧劲。开始学打水的人,因掌握不好节奏常常将水桶掉的井里,这还要费好大事用绑好钩子的长杆去捞。开始妈妈不会打水,还要等别人挑水时一起给打上来,特别是滴水成冰的严冬井边的大石头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女人和孩子们都不敢上前。后来妈妈就用绳子学打水,渐渐地脱离了绳子,也能用扁担打水了,妈妈每天早早的就去挑水,家里的缸总是满满的。还经常帮别人打水。由于当时父亲在外工作,祖父母年迈多病,我和哥哥还小,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母亲一人身上。
      夏天,井水清凉,是消暑解渴的最佳饮料,一天中午,一个青年男子汉从地里干活回家路过这口井,口渴难耐,正遇上一个跳水的中年人,男子汉顾不得说话,双手板着满满的一桶水就头也不抬地大口大口地咕咚咕咚地喝起来,挑水的见状不好,二话没说用脚踹到了这桶水,男子汉急了,经挑水的耐心解释才化干戈为玉帛。原来怕男子汉炸了肺才做出了此举。
      低指标时,人们在这口井上架上了辘轳,用井水浇灌,种了好多白菜、萝卜,挽救了好所人的生命;生产队时,在这口井上架上了水车,后来又安上了水泵,用井水浇园子,收了好多瓜果蔬菜。到了瓜果成熟的季节,队里派人摘下来,经常分给社员们,一听到消息,我们一群下学的学生,还有一些不能下地在家里带着孩子的老人,拿着筐子、篮子到圆子上排队分瓜果蔬菜。人们品尝着分到手里的嫩绿的黄瓜,白白的大菜瓜,火红的西红柿,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现在这口井已被人们垫上,在上面盖上了房子,成为住宅小区,但是黄瓜园井曾经为人们的生产和生存做出的贡献村民们不会忘记,人们对黄瓜园井的印象和感情是永存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2-19 09:53: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事》

    ★买鱼
    1986年春,我调到滩里中学工作。一次周六放学后回老家看父亲母亲,知道父亲生病刚见好想吃点儿东西,我问父亲想吃什么,父亲说想吃熬鱼。我们村地处偏僻村子又小,连个小卖部都没有,根本没有卖鱼的。我只好立即骑上自行车返回了滩里集。可惜时间太晚,到了滩里集已经散了,卖鱼的早就走了。听说安里屯有个晚市,可能有卖鱼的,我马上跑过去,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卖鱼的。怎么办呢?我想集市买不到干脆到饭店看看,走进一家饭店,跟老板说想买几条活鱼。老板说饭店只卖熟鱼不卖活鱼。我说我爸爸病了想吃鱼,集市上都没有了,想在这里匀几条。饭店主人也许受到了感动,痛快答应,卖给你几条吧,不赚你的钱,怎么趸来的怎么卖。
    买到了新鲜的活鱼,我飞快地骑车赶回家。用最快的速度打鳞、净膛、过油、炒色,大火熬熟,小火入味。终于让父亲吃上了香喷喷的熬鱼。至今我还能清晰地回忆起父亲吃鱼时疾病痊愈,胃口大开,非常享受的样子。父亲高兴我更高兴。
    那天下午我骑自行车来回跑了近百里的路,而且大部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说实话多少有点儿累,但我没有半点抱怨,因为我记得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为了给我们买吃的,父亲步行去天津往返100多公里,没记得父亲有半点抱怨,为什么?很简单,因为大爱。
    为了让父母吃得应心可口,我学会了做不少农家饭菜,如蒸馒头,烙大饼,包饺子,蒸包子,摊煎饼,熬鱼炖肉,炒青菜,最拿手的是做千层卷。每当父母跟邻居炫耀我做饭好吃的时候,我心里总是甜甜的。我知道,那是父母在给我脸上贴金。

    ★做大便架
    父亲晚年腿脚不行了。一次我发现自家院内厕里斜放着一根大木棍子。我问父亲干什么用。父亲说他解手时蹲起费劲,必须扶着点儿。我告诉父亲说这个棍子容易滚动不安全,我给你做个大便架吧。我找来了一根一人多高的结实光滑的木棍做立柱,又拆了一个双人小板凳,取板凳面。将立柱一端埋在地下砸实固定,将板凳面的一头儿固定在厕所墙上,另一头儿固定到立柱上。父亲解手时可坐在凳面上,手扶着立柱,就像坐在炕头上,稳当牢靠,蹲起自如,得心应手,非常高兴。
    后来我又发现父亲进出门口时两只手总是先扶好窗台(夹门窗户的台子),再缓慢迈步,我知道是父亲腿脚不行了,步子不稳了,就在门口的一侧安装了扶手,保证了父亲安全进出。
    再后来,父亲出屋不方便了,大小手只能在屋子里。我就和二哥用老木椅子给父亲做了个新的大便架。用凿子在椅子面儿上凿了一个七八寸宽近一尺长的洞,四周用砂纸打磨光滑。解大手时正下方放上一个盆,盆里铺上塑料布,解完手清理起来又干净又省事。我想如果那时像现在这样物质丰富,一定给父亲买个上好的大便架,让父亲少受点罪,也让我们做儿女的多尽点孝心。

    ★做尿布
    父亲晚年趴炕(卧床不起)了,再后来大小便失禁。那会儿还没有尿不湿。我就和母亲给父亲做尿布。厚厚的一沓几十块尿布,大都是我和母亲用家里的旧衣服缝制的。如绒裤绒衣秋衣秋裤,棉布的裤褂等等。绒裤绒衣较厚,一层就行。秋衣秋裤至少用三层。做成宽半米左右,长度要一米多点。用时铺在身子下面,两头用褥子两端压住,以防左右滚动。母亲岁数大了,费力气的事怵头了,说厚点儿薄点儿大点儿小点儿没关系,反正是接尿接屎。可我知道,父亲这种身体状况,留给我们尽孝的时间可能不会很长了。父亲一生要好,干净利索,特别讲究。所以我要事事尽心尽力,不敢有半点懈怠。每一块儿都裁制得方方正正,叠放的整整齐齐,压在热炕头上。保证父亲换时热热乎乎,舒舒服服。长期卧床的人容易上火,尿的味道很难闻。我们洗尿布时不只是用凉水简单地冲洗一下。而是先用滚烫的开水至少烫五分钟以充分的杀菌除味儿。再用洗衣粉肥皂用力搓洗,直到没有异味儿,再充分日照晒干。父亲便后弄脏了下身,用温湿毛巾把下身擦洗干净,再用干毛巾擦干。尤其是父亲生了褥疮以后,更不敢有半点马虎,否则很容易感染,造成父亲的痛苦。
    后来我还学会了给父亲做被褥,当然自己的针线活实在差,引被的针角活像一个喝大了的醉汉一溜歪斜。本家的大婶和老奶奶看到我做的被褥,对我的技术一笑了之,未至可否,对我的用心却大加赞赏。感慨地说,你们伺候你爸爸做的怎么样,不用你们说,我们闻一闻这屋里有没有味就知道了。说良心话,最后父亲的屋里没有留下难闻的异味儿,我们兄弟姐妹也少了一些难堪的遗憾。
    现在把这些小事讲给朋友们听,并不是显摆自己有多少功劳。首先孝敬父母,我的兄弟姐妹比我做得更好。再者“寸草春晖”,伺候自己的父母,做多少也难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把我们从呱呱坠地擦屎崴尿,养大成人,付出了极大的心血。现在我们长大了,父母老了,病了,趴炕了,体力智力一天不如一天,可以说是“返老还童”了,甚至不如孩子,需要我们用极大的爱心和耐心像哄孩子一样来伺候他们。这不需要任何理由,有时也并不需要很多的钱,只是需要我们尽一份孝心。让我们大家从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开始,奉献爱心,感恩社会。就像毛主席教导的那样,争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人民的人。”
    宫锡岭  口述    何万志   整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2-19 09:53: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事》

    ★买鱼
    1986年春,我调到滩里中学工作。一次周六放学后回老家看父亲母亲,知道父亲生病刚见好想吃点儿东西,我问父亲想吃什么,父亲说想吃熬鱼。我们村地处偏僻村子又小,连个小卖部都没有,根本没有卖鱼的。我只好立即骑上自行车返回了滩里集。可惜时间太晚,到了滩里集已经散了,卖鱼的早就走了。听说安里屯有个晚市,可能有卖鱼的,我马上跑过去,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卖鱼的。怎么办呢?我想集市买不到干脆到饭店看看,走进一家饭店,跟老板说想买几条活鱼。老板说饭店只卖熟鱼不卖活鱼。我说我爸爸病了想吃鱼,集市上都没有了,想在这里匀几条。饭店主人也许受到了感动,痛快答应,卖给你几条吧,不赚你的钱,怎么趸来的怎么卖。
    买到了新鲜的活鱼,我飞快地骑车赶回家。用最快的速度打鳞、净膛、过油、炒色,大火熬熟,小火入味。终于让父亲吃上了香喷喷的熬鱼。至今我还能清晰地回忆起父亲吃鱼时疾病痊愈,胃口大开,非常享受的样子。父亲高兴我更高兴。
    那天下午我骑自行车来回跑了近百里的路,而且大部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说实话多少有点儿累,但我没有半点抱怨,因为我记得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为了给我们买吃的,父亲步行去天津往返100多公里,没记得父亲有半点抱怨,为什么?很简单,因为大爱。
    为了让父母吃得应心可口,我学会了做不少农家饭菜,如蒸馒头,烙大饼,包饺子,蒸包子,摊煎饼,熬鱼炖肉,炒青菜,最拿手的是做千层卷。每当父母跟邻居炫耀我做饭好吃的时候,我心里总是甜甜的。我知道,那是父母在给我脸上贴金。

    ★做大便架
    父亲晚年腿脚不行了。一次我发现自家院内厕里斜放着一根大木棍子。我问父亲干什么用。父亲说他解手时蹲起费劲,必须扶着点儿。我告诉父亲说这个棍子容易滚动不安全,我给你做个大便架吧。我找来了一根一人多高的结实光滑的木棍做立柱,又拆了一个双人小板凳,取板凳面。将立柱一端埋在地下砸实固定,将板凳面的一头儿固定在厕所墙上,另一头儿固定到立柱上。父亲解手时可坐在凳面上,手扶着立柱,就像坐在炕头上,稳当牢靠,蹲起自如,得心应手,非常高兴。
    后来我又发现父亲进出门口时两只手总是先扶好窗台(夹门窗户的台子),再缓慢迈步,我知道是父亲腿脚不行了,步子不稳了,就在门口的一侧安装了扶手,保证了父亲安全进出。
    再后来,父亲出屋不方便了,大小手只能在屋子里。我就和二哥用老木椅子给父亲做了个新的大便架。用凿子在椅子面儿上凿了一个七八寸宽近一尺长的洞,四周用砂纸打磨光滑。解大手时正下方放上一个盆,盆里铺上塑料布,解完手清理起来又干净又省事。我想如果那时像现在这样物质丰富,一定给父亲买个上好的大便架,让父亲少受点罪,也让我们做儿女的多尽点孝心。

    ★做尿布
    父亲晚年趴炕(卧床不起)了,再后来大小便失禁。那会儿还没有尿不湿。我就和母亲给父亲做尿布。厚厚的一沓几十块尿布,大都是我和母亲用家里的旧衣服缝制的。如绒裤绒衣秋衣秋裤,棉布的裤褂等等。绒裤绒衣较厚,一层就行。秋衣秋裤至少用三层。做成宽半米左右,长度要一米多点。用时铺在身子下面,两头用褥子两端压住,以防左右滚动。母亲岁数大了,费力气的事怵头了,说厚点儿薄点儿大点儿小点儿没关系,反正是接尿接屎。可我知道,父亲这种身体状况,留给我们尽孝的时间可能不会很长了。父亲一生要好,干净利索,特别讲究。所以我要事事尽心尽力,不敢有半点懈怠。每一块儿都裁制得方方正正,叠放的整整齐齐,压在热炕头上。保证父亲换时热热乎乎,舒舒服服。长期卧床的人容易上火,尿的味道很难闻。我们洗尿布时不只是用凉水简单地冲洗一下。而是先用滚烫的开水至少烫五分钟以充分的杀菌除味儿。再用洗衣粉肥皂用力搓洗,直到没有异味儿,再充分日照晒干。父亲便后弄脏了下身,用温湿毛巾把下身擦洗干净,再用干毛巾擦干。尤其是父亲生了褥疮以后,更不敢有半点马虎,否则很容易感染,造成父亲的痛苦。
    后来我还学会了给父亲做被褥,当然自己的针线活实在差,引被的针角活像一个喝大了的醉汉一溜歪斜。本家的大婶和老奶奶看到我做的被褥,对我的技术一笑了之,未至可否,对我的用心却大加赞赏。感慨地说,你们伺候你爸爸做的怎么样,不用你们说,我们闻一闻这屋里有没有味就知道了。说良心话,最后父亲的屋里没有留下难闻的异味儿,我们兄弟姐妹也少了一些难堪的遗憾。
    现在把这些小事讲给朋友们听,并不是显摆自己有多少功劳。首先孝敬父母,我的兄弟姐妹比我做得更好。再者“寸草春晖”,伺候自己的父母,做多少也难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把我们从呱呱坠地擦屎崴尿,养大成人,付出了极大的心血。现在我们长大了,父母老了,病了,趴炕了,体力智力一天不如一天,可以说是“返老还童”了,甚至不如孩子,需要我们用极大的爱心和耐心像哄孩子一样来伺候他们。这不需要任何理由,有时也并不需要很多的钱,只是需要我们尽一份孝心。让我们大家从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开始,奉献爱心,感恩社会。就像毛主席教导的那样,争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人民的人。”
    宫锡岭  口述    何万志   整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2-19 09:53: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事》

    ★买鱼
    1986年春,我调到滩里中学工作。一次周六放学后回老家看父亲母亲,知道父亲生病刚见好想吃点儿东西,我问父亲想吃什么,父亲说想吃熬鱼。我们村地处偏僻村子又小,连个小卖部都没有,根本没有卖鱼的。我只好立即骑上自行车返回了滩里集。可惜时间太晚,到了滩里集已经散了,卖鱼的早就走了。听说安里屯有个晚市,可能有卖鱼的,我马上跑过去,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卖鱼的。怎么办呢?我想集市买不到干脆到饭店看看,走进一家饭店,跟老板说想买几条活鱼。老板说饭店只卖熟鱼不卖活鱼。我说我爸爸病了想吃鱼,集市上都没有了,想在这里匀几条。饭店主人也许受到了感动,痛快答应,卖给你几条吧,不赚你的钱,怎么趸来的怎么卖。
    买到了新鲜的活鱼,我飞快地骑车赶回家。用最快的速度打鳞、净膛、过油、炒色,大火熬熟,小火入味。终于让父亲吃上了香喷喷的熬鱼。至今我还能清晰地回忆起父亲吃鱼时疾病痊愈,胃口大开,非常享受的样子。父亲高兴我更高兴。
    那天下午我骑自行车来回跑了近百里的路,而且大部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说实话多少有点儿累,但我没有半点抱怨,因为我记得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为了给我们买吃的,父亲步行去天津往返100多公里,没记得父亲有半点抱怨,为什么?很简单,因为大爱。
    为了让父母吃得应心可口,我学会了做不少农家饭菜,如蒸馒头,烙大饼,包饺子,蒸包子,摊煎饼,熬鱼炖肉,炒青菜,最拿手的是做千层卷。每当父母跟邻居炫耀我做饭好吃的时候,我心里总是甜甜的。我知道,那是父母在给我脸上贴金。

    ★做大便架
    父亲晚年腿脚不行了。一次我发现自家院内厕里斜放着一根大木棍子。我问父亲干什么用。父亲说他解手时蹲起费劲,必须扶着点儿。我告诉父亲说这个棍子容易滚动不安全,我给你做个大便架吧。我找来了一根一人多高的结实光滑的木棍做立柱,又拆了一个双人小板凳,取板凳面。将立柱一端埋在地下砸实固定,将板凳面的一头儿固定在厕所墙上,另一头儿固定到立柱上。父亲解手时可坐在凳面上,手扶着立柱,就像坐在炕头上,稳当牢靠,蹲起自如,得心应手,非常高兴。
    后来我又发现父亲进出门口时两只手总是先扶好窗台(夹门窗户的台子),再缓慢迈步,我知道是父亲腿脚不行了,步子不稳了,就在门口的一侧安装了扶手,保证了父亲安全进出。
    再后来,父亲出屋不方便了,大小手只能在屋子里。我就和二哥用老木椅子给父亲做了个新的大便架。用凿子在椅子面儿上凿了一个七八寸宽近一尺长的洞,四周用砂纸打磨光滑。解大手时正下方放上一个盆,盆里铺上塑料布,解完手清理起来又干净又省事。我想如果那时像现在这样物质丰富,一定给父亲买个上好的大便架,让父亲少受点罪,也让我们做儿女的多尽点孝心。

    ★做尿布
    父亲晚年趴炕(卧床不起)了,再后来大小便失禁。那会儿还没有尿不湿。我就和母亲给父亲做尿布。厚厚的一沓几十块尿布,大都是我和母亲用家里的旧衣服缝制的。如绒裤绒衣秋衣秋裤,棉布的裤褂等等。绒裤绒衣较厚,一层就行。秋衣秋裤至少用三层。做成宽半米左右,长度要一米多点。用时铺在身子下面,两头用褥子两端压住,以防左右滚动。母亲岁数大了,费力气的事怵头了,说厚点儿薄点儿大点儿小点儿没关系,反正是接尿接屎。可我知道,父亲这种身体状况,留给我们尽孝的时间可能不会很长了。父亲一生要好,干净利索,特别讲究。所以我要事事尽心尽力,不敢有半点懈怠。每一块儿都裁制得方方正正,叠放的整整齐齐,压在热炕头上。保证父亲换时热热乎乎,舒舒服服。长期卧床的人容易上火,尿的味道很难闻。我们洗尿布时不只是用凉水简单地冲洗一下。而是先用滚烫的开水至少烫五分钟以充分的杀菌除味儿。再用洗衣粉肥皂用力搓洗,直到没有异味儿,再充分日照晒干。父亲便后弄脏了下身,用温湿毛巾把下身擦洗干净,再用干毛巾擦干。尤其是父亲生了褥疮以后,更不敢有半点马虎,否则很容易感染,造成父亲的痛苦。
    后来我还学会了给父亲做被褥,当然自己的针线活实在差,引被的针角活像一个喝大了的醉汉一溜歪斜。本家的大婶和老奶奶看到我做的被褥,对我的技术一笑了之,未至可否,对我的用心却大加赞赏。感慨地说,你们伺候你爸爸做的怎么样,不用你们说,我们闻一闻这屋里有没有味就知道了。说良心话,最后父亲的屋里没有留下难闻的异味儿,我们兄弟姐妹也少了一些难堪的遗憾。
    现在把这些小事讲给朋友们听,并不是显摆自己有多少功劳。首先孝敬父母,我的兄弟姐妹比我做得更好。再者“寸草春晖”,伺候自己的父母,做多少也难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把我们从呱呱坠地擦屎崴尿,养大成人,付出了极大的心血。现在我们长大了,父母老了,病了,趴炕了,体力智力一天不如一天,可以说是“返老还童”了,甚至不如孩子,需要我们用极大的爱心和耐心像哄孩子一样来伺候他们。这不需要任何理由,有时也并不需要很多的钱,只是需要我们尽一份孝心。让我们大家从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开始,奉献爱心,感恩社会。就像毛主席教导的那样,争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人民的人。”
    宫锡岭  口述    何万志   整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omsenz Inc. ( 冀ICP备12019373号-1 ) 法律顾问:常全根律师

    GMT+8, 2024-3-29 04:33 , Processed in 0.05439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