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问文安的防涝 文安洼地处低洼地带,过去人们把一生的积蓄多半用于防洪上,在我们村里老宅子庄基都很高,高到比正房矮不了多少的程度,稍微条件好的还要打一个水围,我们有一家翻盖旧宅子,从水围子扒下来的砖竟然相当于正房的三倍。 根治海河之后,人们承无水灾之日太久了,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那点防水灾的意识已经被金钱至上的市场经济冲击得七零落,荡然无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村子周围过去用于取土排水的大坑全部填平发展成新庄基,不要说发大水,就是雨下得稍微大一点,村子里的积水就只能养王八了,除了自然蒸发渗透外,没别的好办法,因为村子已经无地方可排水。 第二、公路两侧更是寸土寸金,村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先是试探性把公路两侧的排水沟淤积,在没有得到有效制止后,一不作而不休,把排水沟填平了盖了房子,从自己高高的庄基望下去,宛如在井底公路弯弯曲曲,一旦雨水大一点,公路上的水往哪里排,恐怕文安的主要公路将要演变成文安的主要河道。 第三,这几年限制人们使用土,文安人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向防洪大堤要土,半里多厚的大堤已经被人们剜得比一层窗户纸厚不了多少,窗户纸下就是万丈深渊,一旦洪水来袭,根据水往低处流的原理,这层下面是万丈深渊的窗户纸还能起到多大的防洪作用,到时候恐怕文安无险可守,水无地方可排。 我常想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四川的雨落在文安,文安人民应该交出、能够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俗话说水火无情,防大灾应该落实平时各个部门的治理、管理、规划,天灾防不了,能不能减少点人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