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安大众论坛 -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位招租
查看: 9164|回复: 2

故乡情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3-26 16: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圆圆的月亮挂在星空,显得格外的明净。漫步在宽敞的露台上,远处万家灯火中,传来我最熟悉的一首歌“故乡的云”。那深沉悠扬的旋律把我带回并不遥远的“昨天”,又一次想起我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天,故乡的地,故乡的水和故乡的亲人,还有我朝夕相处的童年伙伴......
     我的故乡地处冀中大平原复地,它依水而建,古老的大清河由西向东蜿蜒而过。人杰地也灵,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以及丰富的水产资源,造就了它“鱼米之乡”的美誉。相传千年前宋朝大文豪苏洵曾在此做过官(主薄)。苏公劝课农桑。体恤民情。为方便两岸百姓的往来,在清河上修得一座木桥,取名“苏桥”。后人为纪念这位好官,在清河边上修建“苏公祠”以示怀念。
    县志记载,清乾隆帝一生曾三次巡游此地。并在清河岸上修建“长街行宫”,其富丽堂皇豪华气派,专供乾隆帝下榻小憩之备。(儿时此坍圮遗址犹存)。乾隆帝曾站在千里堤上远远望去,看文安大洼一片水泽之乡后感概万千,即兴赋长诗一首(县志有载)。给故乡人留下这一千古绝唱。后人在行宫附近修起一座“皇恩亭”树碑立传,以彰显“皇恩浩荡”。
     秋高气爽成群结队的北来的候鸟游憩在清河套芦苇丛中,与土生土长的野鸭野鸟和睦相处,一片天地人和的憧憬。我的祖辈们就生长在这里,生儿育女代代相传。一辈接一辈对故乡的那份情缘,只有滔滔大清河水才能理解那些远去的亡灵。
     记得小时候家乡的交通不方便,道路泥泞步履蹒跚。我的外祖母家隔河相望,三五里路也要用上半天时间。母亲常带我看外婆
十五六岁那年,我步行来到县城,跑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无线电知识”,动脑筋钻研起收音机。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装了一部简宜的矿石收音机,那个年代也算上是一件了不得的事儿。四邻八家左邻右舍都来我家看会说话的新鲜物。我第一次感到什么叫成就感。一次去外婆家,把它送给我的姥爷姥姥,他们夸我是个聪明的孩子。两位老人听着它直到离开人世。
     朝阳东升浓墨重彩,缕缕晨风给故乡这片沃土注入了生机。故乡,大自然赋予了它水乡神韵。改革开放以后,富裕起来的故乡人依然保持着古朴和憨厚的民风,当我漫步在宽敞在村道上,总会有人以亲切温存的眼神向我问好。此刻我仿佛又窥视到那种“原乡人”情结。故乡,牵引我的思绪在延伸着......心绪茫茫,默默沉思。随风扬起又徐徐落下的童年时光,已在故乡的泥土里化为永恒!
     赞美故乡,眷恋故乡不尽是人间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一种笑对未来挑战自我的历练。我想,故乡永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有故乡,也许它的外表还不是那么尽善尽美,但是,故乡在人们的心目中总是那么完美无暇,谁人不怀“故乡情”!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7-9 20:03
  • 签到天数: 114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3-3-26 16: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4-9 21: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月是故乡明,愿家乡越来越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omsenz Inc. ( 冀ICP备12019373号-1 ) 法律顾问:常全根律师

    GMT+8, 2024-6-6 19:48 , Processed in 0.05408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