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ran 发表于 2011-5-7 15:53:07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原创)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第一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1960年,像邢燕子、侯隽了一批知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到农村安家落户。
决定千百万知识青年命运的是,1968年12月22日发表的毛泽东的指示。这一天,《人民日报》以“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为题,介绍了甘肃省会宁县部分城镇居民到农村插队落户的经验。《人民日报》在编者按语中转引了毛泽东的最新指示: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最新指示”一发表,全国各大城市立即沸腾起来了。北京、上海几十万人连夜上街游行,敲锣打鼓,热烈欢呼。他们高喊口号:“毛主席挥手我前进,插队落户干革命,下乡上山当闯将,继续革命立新功。”各个学校的工宣队立即行动起来,“落实毛主席指示不过夜”。紧接着趁热打铁,为做好下乡进行宣传和组织准备工作。
    “最新指示”就是动员令。它明确了上山下乡的对象是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生,目的是“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它向涉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方方面面都打了招呼:“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还要求各地农村的同志“欢迎他们去”,当然,还考虑到并不那么容易说服,所以“要来一个动员”。这就把上山下乡作为一场运动来进行定下了基调。
   
各级革命委员会遵循毛主席关于“来一个动员”的指示,大造上山下乡的革命舆论,在城乡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动员工作。迅速把上山下乡运动的浪潮推到了顶峰。
       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送子女务农,常常是一个地方上山下乡工作打开局面的关键。毛主席的动员令下去后,各地党委和政府都十分注意抓这个环节。,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周总理勉励侄女建设边疆,董必武松子务农,华国锋出席学生家长会支持女儿下乡。
1968年底,我村来了第一批知识青年,分配到我们小队的几位就住在我家前面的队部里,男的住东屋,女的住西屋。我经常到他们那里去玩。他们给我讲故事,教我猜谜语,写字,画画。特别是唐风岐,给我家画了许多水墨山水画,在我家墙上贴了一墙。也有投亲靠友来的,我大哥家就住进了一位女知青,叫所同林,她父亲和我大哥的朋友不错,有大哥的朋友介绍来的。

他们同社员们一起劳动,队长和社员们非常关心他们,他们学会了不少生产生活知识。他们同社员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所同林就任了我大哥做干伯,关系很好,一直到现在走得很近。后来,村里给他们盖了集体宿舍,成立了知识青年生产专业队,知青队伍壮大了,不仅有天津、北京来的,还有文安城里来的。在村里他们有的当上了干部,有的当上了教师,-------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再后来,有的当兵入伍,有的当了工人,有的上了学,有的回了城--------渐渐地大都离开了农村

艺龙手机美容 发表于 2011-5-7 17:02:07

{:39:}{:39:}

论坛好友 发表于 2011-5-7 17:34:13

我们家当时就住着一位知青,74年回天津了。小小的年龄很不容易,我的父母对她很好当自己的孩子看待,平时有时间还回来看望我的父母,两位老人离世时还回我们村吊唁敬献花圈,现在也老了。几十年的时间了。

我是敌人 发表于 2011-5-7 19:14:27

上山下乡,毛泽东的大手笔,

weiran 发表于 2011-5-9 12:54:59

已经成为历史了

福尔摩斯 发表于 2011-5-10 08:22:27

耽误了一代人。

快乐永远 发表于 2011-5-11 10:04:57

提起知青,心情很复杂。我想他们的心情自己也很难说清

傻拉吧唧 发表于 2011-5-12 14:17:32

{:39:}{:39:}{:39:}{:39:}

付马月 发表于 2011-5-12 19:21:24

{:05:}    之前不是很懂,看了《北风那个吹》也就知道大概什么意思了。哈哈··{:05:}

东方文明 发表于 2011-6-11 14:06:37

曾经的知青!已经成了城市的《贫民》,,,8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