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xbi 发表于 2012-9-7 11:48:45

言行相应 以诚感人 --评电影《一诺千金》

仲呈祥 张金尧
由河北省委宣传部、中国电影家协会、河北电影制片厂、河北玛西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电影《一诺千金》集河北农业大学果树系93(01)班同学生活之点滴,清晰地勾画了这一群体的生活轨迹,并在平凡的故事中剥去冗余,淬炼出可歌可泣的善良守信的道德情怀和人文精神:青年学生李宝阳继大哥李广阳病故之后,又因为同样病情而离世,李母痛不欲生而失子惊疯,以班长杜启峰为代表的一群年轻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冒名拜认李母为“亲娘”,寒来暑往传递人间真情。其间,疯娘病愈,邻人相疑,但就是这一群青年学子十五年来言行相应而最终感动乡邻,用活生生的善举彰显丰富了“情义燕赵”的现实人文精神。
《一诺千金》启示之一是艺术作品要自觉承续优秀传统文化,方能获得受其浸润的受众的真诚审美。《一诺千金》通过鲜活的形象和动人的情节,艺术地展现了河北农业大学果树系93(01)班同学现实生活守诺践约的生动故事。守诺践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的“曾子烹彘”、“季布一诺”、“南门徙木”等故事就是这一美德的具体体现。早在先秦时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德教育就已经将诚信作为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深入此片,我们会发现该片中的青年学生言必行,行必果,自然而不矫情。“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虽然片中故事选择的时间段是“十五年”,但是随着影片回肠荡气的结局,我们完全可以相信,这种温暖人间的善举还将延续,因为诚实守信已经是他们生命属性……优秀的文艺作品必将以高尚的情塑造人,倘若主创者没有这一清醒的创作理念,断难选择这一承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实题材,也断难引发经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塑造的当下观众的共鸣。
    《一诺千金》启示之二是艺术作品要关注现实生活,尤其应关注现实社会精神塑造之亟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下艺术家们进行艺术创造应有的历史担当,但毋庸讳言,当下建立市场经济在某一层面上被片面理解成为了建设市场社会,且“诚信危机”已成为了当下这一社会的客观存在。基于此,建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荣辱观成为了当下社会建设的文化自觉,而创作“来源于生活”的艺术作品则是弘扬这种荣辱观的文化自强之举。影片中班长杜启峰毕业后从商,虽然事业上也历经坎坷,但他始终未能忘记与“亲娘”的约定,“八月十五为老娘过生日”,当望穿双眼的疯娘终于等到“儿子”出现时,那一声“儿啊,娘以为你不来了”,让多少观众垂泪,而作为商人的杜启峰的情怀必将荡涤当下那些“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的奸商和食言而肥的小人。人文精神发展史反复证明,一个时代总会形成彪领整个时代审美意趣的艺术形式,而这种审美地把握世界的艺术形式又促进人类认识自己、塑造自己。艺术家们播种精神家园的历史担当稍有停滞甚至放纵,就会使人类辨别精神指向的视野迷茫,就不会收摄身心而欲流恣肆,必将导致精神溃堤和道德滑坡。因此,可以说《一诺千金》主创者们有着清醒的“采事”观,以电影这种辐射面广、接收者众的艺术形式,采撷生活之美,浇灌艺术之花,绿化精神家园,回应着现实社会对诚信精神呼唤,而片中青年学生、村主任、刘曲儿们艺术形象诸般善举就是这种精神的“心灵的回声”。
《一诺千金》启示之三是优秀的艺术作品在传达道德主张时,还应更好地增强作品的艺术性。《一诺千金》的艺术性则在于以情动人,将道德主张“从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片中对“情”的展示从大处着眼,并非表达一种小恩小惠的施舍,而是一种“施恩不念,受惠不忘”浓浓真情的自然流露,直至用剧情升华为人性使然。动人之处有三,一是体现在人与人的真情超越了“血亲关系”上。片中的杜启峰、史彩萍等与李父李母本无血亲关系,而这一群学生“冒名认亲”却有着情感原动力,那就是青春时代的纯真友谊和李父李母真诚地将他们视同己出而共同面对种种危厄。这种“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的超越血亲关系的母子关系,古往今来曾散发出了多少圣洁的光辉。二是体现在史彩萍与李宝阳的没有开始就已结束的爱情上。片中试图展现这样的爱情,李宝阳自知来日不多而将对史彩萍的倾慕埋在了心里,并将这份感情化为了祝福,而史彩萍结婚生子后又将这种感情化为了对李宝阳的追思,而她的丈夫也加入到这“认亲”的群体,同样对李父李母无私地孝敬。片中这种纯洁的情感展示势必匡正当下一些青年男女狭隘的爱情观。三是体现在对贫穷的李父李母的慈悲上。片中的这一群青年学生毕业后有的经商,有的从警,有的出国求学,但他们无论走得多远还是飞得多高,始终没有忘记“结穷亲”,从信守诺言这一道德的他律进而净化为人性关爱的自律,而这种慈悲关怀理应是当下的民众、社会甚至是执政党的基本情愫。由于有了上述三方面动人之处,影片自然会浸润观众心灵,完成主创者和受众的审美约定。可以说,艺术作品的情感描写一旦有了情感的原动力,关注弱势群体应该长久地成为艺术创造主题之一。
当然,《一诺千金》并非在艺术表现上无懈可击。纵观此片,这一群青年学生的群体特征性还不典型,似乎置于“工农商学兵”中无可无不可;他们的守诺践约的情感基础还应更为坚实;班长杜启峰对张硕的指责则带有家长式的和道德的审判者的意味;李母病愈后隐瞒疯病,虽是一种情感需求,却容易引发观众对这一群体的真情奉献变成被迫输出的反思。
综上所述,《一诺千金》以以情动人为美学追求,以守诺践约为道德主张,为现实社会注入了精神营养,势必开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家园中。民之失信则尔虞我诈,谣诼不绝;政府失信则自毁公权,德治难行;国家失信则明里举旗,暗中违宪,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如孔子所说“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也许就是《一诺千金》的微言大义吧。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平安 发表于 2012-9-7 17:12:06

{:39:}{:3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言行相应 以诚感人 --评电影《一诺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