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镜 发表于 2012-8-9 18:12:52

此帖已被作者删除

本帖最后由 哈哈镜 于 2013-10-15 22:27 编辑

此帖已被作者删除

北风之神 发表于 2012-8-9 19:07:32

现在文安的教育水平是不是民国水平的四分之一(最多也就是三分之一)!

现在文安的教师办辅导班,挣外快是不是民国时期的三到四倍!

那时候罢课是为了爱国搞运动!现在的罢课是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求解!

平安 发表于 2012-8-9 20:19:24

{:15:}{:15:}

哈哈镜 发表于 2012-8-9 21:07:58

回复一楼:
1、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2、孔子亦有束修之礼。
3、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您的三问着实不值得一解,以上三居至理名言,与君分享。什么意思我就不解释了,如果不懂,可请教老师。
另说明:本人不是教师,但我从骨子里尊师。

哈哈镜 发表于 2012-8-9 21:09:00

北风之神 发表于 2012-8-9 19: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文安的教育水平是不是民国水平的四分之一(最多也就是三分之一)!

现在文安的教师办辅导班,挣外快 ...

回复一楼:
1、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2、孔子亦有束修之礼。
3、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另说明:本人不是教师,但我从骨子里尊师。

北风之神 发表于 2012-8-9 22:38:46

哈哈镜 发表于 2012-8-9 21: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一楼:
1、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2、孔子亦有束修之礼。


好老师自然值得尊敬!问题是咱这个老师他值得你尊敬吗,孩子还没放假他就告诉孩子他办了个什么辅导班,让你去,你去了课堂上他就着真儿的管你,要不然几乎就不搭理呢,这现象还少吗

哈哈镜 发表于 2012-8-10 10:39:51

       以下是明朝人杜撰的故事,不是历史,但就故事而言,有其深刻的意义在:
       米芾是宋代大书法家,其用笔出神入化,尤以行书见长,流传至今的《苕溪诗帖》、《蜀素帖》均是人们临摹的范本。后人都知道他的书法精妙,却不知他是怎么“练成”的。
      有资料记载,他在私塾学写字时,就表现出少有的聪颖,很快闻名于乡里。然而,在之后的几年里,尽管他仍然十分勤奋,每日耗纸百张,却再没有什么大的长进。后来遇到一位进京赶考的秀才,听说其人书法很好,于是他便向秀才求教。秀才了解了一些他平时练习书法的情况,沉思片刻说:跟我学可以,但是有个条件,需要买我的纸,五两纹银一张。米芾听了吓了一跳,心想,哪有这么高价的纸张。但是求学心切,还是回家凑足五两纹银,买了秀才一张纸。秀才告诉他,回家以后好好练习,三天以后拿来给我看。
       米芾坐在书案前,手捧那张昂贵的纸,左看右看不敢轻易下笔。于是翻字帖,用干毛笔在书案上画来画去,想着每个字的笔锋和骨架,把字一个个印在心里。就这样思考了三天,还是不敢下笔。三天后,秀才不期而至,故作惊讶地说,怎么还未写?米芾很不好意思地说,这纸张太珍贵了,我怕浪费掉。秀才哈哈大笑说,好了,琢磨了三天写个字给我看看吧。米芾凝神片刻提笔写下一个“永”字。秀才说,你把过去三年写的“永”字拿来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差别?米芾对比着看了一下说,是不一样。秀才说,写字不止动手,更要用心。你现在已经懂得写字的诀窍了,我该走了。最后,秀才拿起案上毛笔,在“永”下添了七个字,凑成一句:永志不忘,纹银五两。随后,他从兜里掏出五两纹银放在案头,转身走了。从此以后,“永志不忘,纹银五两”这八字箴言和那五两纹银,就永久地放在米芾的案头,以此提醒自己。几年后,米芾终成书法大家。
      教育免费是对于普及教育是好事。但对于个体,也会带来不珍惜教育机会的负面影响。所以,花俩钱培养孩子没什么不好。同时还能让家长、让孩子更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用孩子换一辆奥迪,肯定不换。至少说明孩子比奥迪“值钱”。一辆奥迪,一年保养多少钱?各种保险多少钱?我们把孩子交给老师去“保养”,收获知识、成长,作为家长,有啥可心疼的?
      学到的知识有价吗?就算是一种交易,学生也是占大便宜的。

哈哈镜 发表于 2012-8-10 10:40:10

北风之神 发表于 2012-8-9 22: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老师自然值得尊敬!问题是咱这个老师他值得你尊敬吗,孩子还没放假他就告诉孩子他办了个什么辅导班,让 ...

以下是明朝人杜撰的故事,不是历史,但就故事而言,有其深刻的意义在:
       米芾是宋代大书法家,其用笔出神入化,尤以行书见长,流传至今的《苕溪诗帖》、《蜀素帖》均是人们临摹的范本。后人都知道他的书法精妙,却不知他是怎么“练成”的。
      有资料记载,他在私塾学写字时,就表现出少有的聪颖,很快闻名于乡里。然而,在之后的几年里,尽管他仍然十分勤奋,每日耗纸百张,却再没有什么大的长进。后来遇到一位进京赶考的秀才,听说其人书法很好,于是他便向秀才求教。秀才了解了一些他平时练习书法的情况,沉思片刻说:跟我学可以,但是有个条件,需要买我的纸,五两纹银一张。米芾听了吓了一跳,心想,哪有这么高价的纸张。但是求学心切,还是回家凑足五两纹银,买了秀才一张纸。秀才告诉他,回家以后好好练习,三天以后拿来给我看。
       米芾坐在书案前,手捧那张昂贵的纸,左看右看不敢轻易下笔。于是翻字帖,用干毛笔在书案上画来画去,想着每个字的笔锋和骨架,把字一个个印在心里。就这样思考了三天,还是不敢下笔。三天后,秀才不期而至,故作惊讶地说,怎么还未写?米芾很不好意思地说,这纸张太珍贵了,我怕浪费掉。秀才哈哈大笑说,好了,琢磨了三天写个字给我看看吧。米芾凝神片刻提笔写下一个“永”字。秀才说,你把过去三年写的“永”字拿来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差别?米芾对比着看了一下说,是不一样。秀才说,写字不止动手,更要用心。你现在已经懂得写字的诀窍了,我该走了。最后,秀才拿起案上毛笔,在“永”下添了七个字,凑成一句:永志不忘,纹银五两。随后,他从兜里掏出五两纹银放在案头,转身走了。从此以后,“永志不忘,纹银五两”这八字箴言和那五两纹银,就永久地放在米芾的案头,以此提醒自己。几年后,米芾终成书法大家。
      教育免费是对于普及教育是好事。但对于个体,也会带来不珍惜教育机会的负面影响。所以,花俩钱培养孩子没什么不好。同时还能让家长、让孩子更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用孩子换一辆奥迪,肯定不换。至少说明孩子比奥迪“值钱”。一辆奥迪,一年保养多少钱?各种保险多少钱?我们把孩子交给老师去“保养”,收获知识、成长,作为家长,有啥可心疼的?
      学到的知识有价吗?就算是一种交易,学生也是占大便宜的。

北风之神 发表于 2012-8-10 18:12:58

你非教师!我亦非先生!咱们在这争有什么用呢!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40:}{:40:}

53110100 发表于 2012-8-10 19:40:17

{:39:}{:39:}{:39:}{:39:}{:3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此帖已被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