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ran 发表于 2017-1-11 16:47:34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爱人》
文/何慧者

“妈,明天我和哥就开学了,家里就您和我爸,您们俩一定要多注意身体,您晚上不要加班了,特别是我爸,身体不好,有时间多陪他出去锻炼。”女儿把我拉到她的房间,继续说:“爸血压高,千万不要让他着急生气,您也不要总是忙着干活疏忽了自己的身体,我和哥都长大了,还总是为我们操心,什么时候才能想想您们自己呀?”说到这里,女儿擦了擦眼泪,望着天花板控制了一下情绪接着说:“妈,您说如果我奶奶还在的话,奶奶看到您这么辛苦,看到我爸爸生病,指不定有多难过呢。奶奶那么疼咱们,疼我爸,就像姥姥疼您一样。虽然姥姥也特别偏心我爸,但是越这样我越是看着我爸爸可怜,您要好好的疼我爸,因为他没有亲妈疼了呀!”话音未落女儿抱着我“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真没想到,一向娇生惯养,傻傻呵呵的女儿竟如此地心思缜密,孩子的一番话,像刀子一样触痛了我的心,又让我想起了婆婆。
婆婆久病在床,风烛残年时嘱咐我的那些话又回响在耳旁:“慧,你们也不要瞒我了,我知道我的病情。之所以不揭穿我是怕你们伤心难过,我知道我们的婆媳之情已经走到了尽头。听妈的话,我走后,你一定要好好照顾你爸爸和两个孩子(孙子孙女是奶奶的命根子呀),还有林,他血压高,总觉得自己年轻身体好就不在意,你一定要督促他按时吃药。你也要学会疼自己,做活要歇息着来,不要学我,仗着年轻力壮什么都不在乎,到老来才知道累了一身的病……”看着卧病在床的婆婆,用那焦急渴望的眼神看着我,我抱着婆婆的头,哭泣着答应了她老人家的嘱托,之后婆婆就处于昏迷中!
至今婆婆离开我们已经七年了,回忆起这几年发生的一切,都让我无比的惭愧。公公心梗抢救无效离开了我们。爱人得一场大病彻底击垮了我。曾经我答应婆婆的嘱托,我做到了吗?
那一夜,那一幕又出现在我的眼前:救护车、医生、护士……爱人躺在病床上,身上插着大大小小的管子,孩子们的哭声,一直没有反应过来发生什么事情的我木呐地听从护士的支配,签字、签字、还是签字,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等待危险期快点过去,每一分每一秒都过的那么艰难,任凭陪在我身边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有多担心我,我都不去想,只是沉寝于一个人的世界里。“这是怎么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他单位忙,每晚加班,我不是和往常一样十点再楼下健身器那里等他吗?今晚回来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我的爱人是个健健康康堂堂正正的好男人,二十年的相濡以沫,我们从来没有吵过一次架,彼此规划着幸福的人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天生的好脾气,孝敬老人,疼爱妻儿,对亲朋好友更是以诚相待。我们日子虽然过的苦点累点,但是这个家里到处充满着快乐。我们给了父母幸福的晚年,也给了孩子们快乐的童年;我们拥有这样一个温馨幸福的家;我感觉我是世上最幸福的女人。可是,看到病床上的他,往日的幸福全部烟消云散,孩子们从天堂一下子坠入地狱。他那么疼爱孩子,如果他走了,十三岁的小女儿会慢慢的忘记一向那么疼爱她的爸爸吗?我一个人爬上楼顶,双手合十,祈求老天:“以我寿命,来换回他的生命。我愿三生三世永坠阎罗,只为情故虽死不悔。哪怕他只有呼吸,只有心跳,我定会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到老。如果他有什么意外,我一个人绝不苟活于世,不求生生世世,只为今世陪伴终老。”
也许,老天还是眷顾着我们,让他的病奇迹搬地好了起来,两年多了,他身体虽然康复了,可是那个阴影却留在我的心里。

我安抚好女儿,回到自己的房间,站在窗前轻挑纱帘,遥望星空。我祈祷,属于我的那颗星会永远为我闪亮!转身看着已经熟睡的爱人,那甜美的鼾声,让我幸福中夹杂着心疼。他和我同龄,却失去了父母的宠爱,没有姐妹的牵肠挂肚,一双儿女还小,没有能力疼爱他,哥嫂离我们很远,每每他给哥嫂打电话的时候,那一声“哥、嫂”,像小孩子呼唤自己的父母一样,都会让我感觉撕心裂肺地疼。
回忆起婆婆的终前嘱托,又想想女儿的叮咛。母爱、子女的孝道、姐妹的牵挂……却离他那么遥远,我伸手抱了一下自己单薄的肩,所有的责任都压在肩上,所有的爱让我一个人来承担。
亲爱的,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爱人!
                文安县何慧者

weiran 发表于 2017-1-19 06:43:31

1月16日廊坊都市报“厚德廊坊人”栏目

何万志: 与病魔抗争,用笔杆子扶贫济困

本报记者 赵雪   通讯员杨洋文/图

今年61岁的何万志,是教书育人的老师,是笔耕不辍的作家,是身患先心病的病人……在多种身份中,他最喜欢人们称他为扶贫济困的志愿者。他献爱心的方式与众不同,他用笔杆子传播正能量,诉说他人饥困,将需求传播,呼吁更多爱心人士参与救助。目前,通过他的笔救助的患病儿童、孤寡老人不计其数。

阳光尽撒,屋明脊亮。近日,记者来到文安县城何万志的家,采访了这位扶贫济困的“笔杆子”。

教书育人30载,练就好笔头

“教书育人,潜心研究,虽苦虽累,乐在其中。”何万志说,这是他为自己的教育人生所作的心情表白。

1956年1月,何万志出生于滩里镇西新桥村。在读书时,他就展现出了文学天赋。他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他高中时所写的小说《播种育苗》被语文老师寄到《河北日报》副刊部,并得到了该刊编辑部的回信,他们的肯定与鼓励让何万志小小的心萌发出了作家梦。

1975年还没有恢复高考,何万志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有一手好文笔的他当上了大队通讯员,期间撰写的多篇稿件被报社电台采用,也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

1978年何万志当上了民办教师,1983年,考上了文安县师范学校。毕业后,29岁的他放弃了留在县城机关工作的机会,毅然来到德归中学当上了一名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他勤勤恳恳,将自己的教学体会写成文章,先后发表70多篇。其中《课堂教学激励妙用》等3篇刊登在国家级教育刊物上,《做好四步训练,培养思维能力》等5篇刊登在省教育核心期刊《教育实践与研究》上。后来,他工作几次调动,担任了西新桥中心小学校长。他写的《中小学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转化的心理调控》在廊坊市2000年中小学校长论素质教育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并收录在《中小学校长论素质教育》一书中。2005年,何万志退居二线,开启了人生另一个起点。

“教书多年的沉淀和积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对人生的感悟,这与我的写作、后来做的事情都有关系。”何万志说。

拿起笔杆子助人、救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播撒大爱,心手相牵。一腔道义,济困扶险。撇捺支撑,人间正道,演绎生命的璀璨……”这是何万志在第四届廊坊市365百姓故事会宣讲时朗诵的《志愿者之歌》。

从当通讯员之初,何万志便关心当地的贫困农民,不管谁家遇到困难他都帮一把,而真正让他想到拿起笔助人、救人的是同村患病女孩儿何珊珊的遭遇。

21岁的何姗姗是一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幸运的是在2010年7月,她骨髓配型成功,有了生的希望,但高昂的手术费用又令她家陷入了困境。

这件事传到了何万志的耳朵里,他心急如焚,不想让这花季少女因经济问题错失了生的希望。他连忙赶到何姗姗家中,与其父母商议该如何筹钱。第二天,何万志找到了村委会,他们一起四处奔波,寻求救助。经过几日的努力,共筹到款项3万多元,但这还远远不够。情急之下,他和学生们撰写了关于何珊珊事件系列报道,在网上发帖,并发布在各大报纸周刊上。在他们的帮助下,何珊珊事件引起轰动,由市红十字会、廊坊日报社、廊坊电台及一些论坛网站共同参与的大型捐款活动迅速展开,截止到当年9月29日,各界爱心人士共捐款10多万元。

当何珊珊的父亲接到这笔钱时,激动得流下了热泪,嘶哑着嗓音说:“孩子有救了。”

“我记得当天活动现场,没有歌舞,没有敲锣打鼓,只有何珊珊的事件介绍和相关的文字图片,没想到起到了这样好的效果。那天,我真正感受到助人的快乐,真正感受到文章的重要。”何万志激动地说。

“花季的姐姐得了肾病,被病魔夺去了生命,真是祸不单行啊,十二岁的弟弟小紫帅又患重症……”2013年4月20日,又是一次义演活动。“这场义演是为大围河回族满族乡东羊町村患淋巴瘤的12岁的小紫帅特别举行的,由文安县青年志愿者艺术团主办。我是该团的特约编辑,我依然用笔将小紫帅的事件写了出来。”他多次参加该团举行的爱心公益活动,朗诵表演并带头捐款。先后救助因液化气爆炸,重度烧伤李建红母女、患红斑狼疮的小浩东等,使他们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使将要破碎的家庭得以团圆。
2014年春,何万志参与了“善行滩里,道德家园”的创建活动。他同村镇干部走村入户,采访道德模范,报道先进事迹,为宏扬正能量号呼奔走。2015年,何万志加入了县文化志愿者协会,同志愿者们一起慰问革命老同志,参演公益微电影,筹划文化大讲堂,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我每每参与到这些爱心事件中来,都会被爱心感染。如果说爱是太阳,能给人温暖,那爱心就是璀璨的明珠,能光芒四射,永恒不变!”何万志说。

患病治疗,仍不忘爱心事

“您的笑容是给患者暑日里带来的一股清风;您的关爱是给患者雪地里送来的一堆火炭;您神奇的妙手,把无情的病魔驱赶;您精湛的医术,使死者生还……”这是术后躺在病床上的何万志写给医院医护人员的感恩诗。

何万志不仅有一棵善良的心而且做事执着,很多公益活动都冲在最前面。这一天,他怎么也没察觉自己竟然有先天性心脏病。

2014年9月27日下午,何万志与老伴儿魏子花去超市购物,他选了一件上衣,在镜子面前试穿,突然发现自己的右眼和嘴角有点上翘,又联想到早晨吃饭时,右手夹菜感到有点沉,于是他和老伴儿立即去了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医生确诊,这是脑梗前兆。在他住院治疗期间,医生为他做了全面身体检查,没想到,竟检查出他心脏房间隔缺损,右心增大,还少了根血管,这属于先天性心脏病,如不及时治疗,随着年龄增大,一旦心衰就没治了。

“通俗点说,就是仪器上显示我比正常人多个‘心眼’,房间隔缺损,有一个近3厘米的洞,医生说我能活到这个岁数已是奇迹。”何万志笑了笑说。一个多月后,何万志住进天津市胸科医院进行手术。

“每次谈到这个病,他都说得云淡风轻的。这个手术要锯开胸骨,心脏挂在手术架上,总共用了七八个小时。现在,他胸前有一条近20厘米的疤痕呢!幸运的是手术很成功,现在恢复得也还可以。”老伴儿魏子花说,“其实以前也有征兆,一阴天下雨他就胸闷难受,要在床上躺上两天。”

术后,何万志的身体素质大大下降,时冷时热,极度虚弱。由于麻醉药的作用,他记忆力明显减退,反应迟钝,读书看报写文章与人交流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医生嘱咐他,要平躺3个月。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时刻关注着“善行滩里 道德家园”的建设,牵挂着那些需要救助的人。出院没几天,他就背着家人偷偷地上网写作。老伴儿发现多次,劝解无效后,气得拔下了电脑电源插座。

“老伴儿关心我,但不让我上网,困在屋里,会把我闷死的!我就告诉她,我会量力而行,不会累着的。”何万志说着大声笑起来,“最终,她禁不住我的软磨硬泡,也就没那么严格了。到现在,她反而成了我的每篇作品的第一位读者。”

2016年春天,滩里镇安里屯村身患血液病小男孩何智,与母亲骨髓干细胞配对成功,但手术资金缺口还很大。同年3月12日,救助小何智的大型义演在安里屯校园举行。当时何万志正患肠胃病,他忍着疼痛乘车30公里早早地赶到现场,并表演了朗诵。回到家后,他病情加重,上吐下泻,还坚持着写出了这一公益活动的报道一一《凝聚大爱,挽救生命》,在媒体上发布,呼吁更多的人加入救援的队伍中来。

“不需要任何荣誉,我只愿做一颗小草。”

多年来,何万志共有近百万文字见诸于网络,两百多篇文章在报刊上发表。2016年1月,何万志正式退休。退休后,他更是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写作与助人中。

目前,何万志是文安县作家协会的会员,也是协会的积极分子,每次活动他都参与,可以说,他的生活丰富多彩。他还被文友们称赞为“文学伯乐”。他为了激励文友们的创作热情,义务为文友们整理、代笔、修改、推荐文章。他为脑栓塞患者宫锡岭老师代笔写了万余字的《怀念父亲》,在《沃野》杂质上发表,还指导文友何素珍写了5万字的长篇回忆录《妈妈平凡的一生》……

“谈起这些事,我还是很骄傲的,有30多名文友的文章在我的推荐下在省级报刊上发表了。当他们看到自已的作品发表时特别高兴,我也跟着高兴呢!”

写作是一项辛苦的脑力劳动,为了改好一篇文章,何万志都快到了‘痴狂’的程度,“走路在想,吃饭在想,就算是睡觉的时候都会在思考,只要有了写作灵感,就要及时捕捉,不管当时做什么,也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老伴儿时常说我是‘神经病’。对我来说,这是在生产精神食粮,干这事儿,我充实,我快乐!”何万志说。

“我做的这些事是受家庭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家人。我父亲是老党员、老干部,一生为党工作,任劳任怨。母亲为人忠厚,乐于助人,受到乡亲邻里的一致好评。老伴儿拾金不昧,见义勇为,敬老孝亲,事迹被媒体报道。儿子儿媳教书育人,爱生敬业,业绩突出,受到学生及家长的信赖。我们的言行还感染了正上初一的孙子,他常对我说,长大了也学爷爷当老师,做好事!”谈及家庭,何万志掩饰不住幸福感。2016年9月,何万志家被市文广新局授予“书香家庭”的称号。

在采访最后,记者问:“您做了这么多好事,您如何评价自己呢?”何万志摆了摆手,说:“哪值得评价什么?我不是什么大人物,我常常在心里告诫自己,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不是索取,应该是奉献!大地之所以美丽,不仅仅是因为有鲜花的盛开,更是因为有一棵棵小草的点缀,我愿做这样的一棵小草,不为其他,只想为广阔的大地增添一抹新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