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洼之魂 发表于 2015-11-22 08:30:56

(转)中国经济仍在人为制造区域差异

   深山野叟:人为制造差距的区域经济思维何时休?                            2015-11-20      来源:人民网 · 中国经济网 · 本人原创作者:深山野叟

       自当年完成深圳特区试点后,全国就一直沿用特区、工业园、开发区、经济圈等区域经济模式来发展经济,这种现象根本就不应该出现,而应该在总经深圳试点后,全国统筹安排产业布局,全国都因地制宜同步发展,肯定不会出现现在这么多的地区差别、贫富悬殊、环境毁坏、耕地既大面积减少又全面板结、三农荒废、春运、留守、空巢、家庭残缺等等经济、环境和社会的问题,可出了这么多问题了,近日沈阳的PM2·5指数都过1000了,政府还不知道总结教训,还在为了眼前GDP继续推行着区域化经济,看到这种令人痛心的现象,不禁要问:难道中国主权版图之内的非区域经济地区是别国的地盘吗?
  这里引用李佐军新近的文章来证明区域经济仍然是当今发展经济的主要方式:区域融合渐成潮流,虽然行政区划限制、画地为牢、地方保护主义等区域分割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地方还很突出,但区域融合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渐成潮流。新一届中央领导正在着力推动的“一带一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就是明证。此外还有黑龙江的哈大齐经济区、吉林的长吉图经济区、辽宁的沈阳经济圈和“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环渤海地区、河北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山西的太原城市群、山东的半岛城市群和黄河三角洲、长三角、安徽的皖江经济带、浙江的环杭州湾经济区、福建和浙江的海西经济区、江西的昌九经济走廊、广东的珠三角、广西的北部湾经济区、湖南的长株潭城市群、湖北的武汉城市圈、河南的中原经济带、新疆的乌昌一体化等。这些区域之间的产业合作和产业转移越来越多,人口的跨区域流动日益频繁,环境治理的联防联控也越来越多,交通通讯的联接也越来越加强。(引自《李佐军:中国经济十大变局》)

  搞这些地区圈子很高明吗?以前经济圈数量少,范围小,全国资源都往这些区域集中,中外投资人也只能进这些小圈子,而广大的非经济圈能提供充足的人力和广阔的市场来支持小圈子经济,因而经济圈工业园取得了高代价的成就,可各级各地政府都只看到一时的表面辉煌,以为经济区是摇钱树、聚宝盆,到处都在圈地开发搞各种名目的经济区,这四五年来全国已经都有不少盲目上马的经济圈工业园成烂尾楼了,怎么就不去总结一下呢?从美国反倾销到这两三年,又特别是今年,很多外企撤资搬厂,很多内企在陆续倒闭,房地产扭曲了总体经济,社会需求在萎缩,还有多少投资者需要选择工业园入住?搞经济区,不外乎建高铁修高速、集中基建、招商引资、人造集散片区这些内容,各级各地政府无非就是想在任期内扩大税源和把GDP数字提升得漂亮一些,还能有啥新花样?谁又会对可持续发展上上心?现在搞经济区,就好像已经没有了旅客入住却还在大建高档宾馆一样,而且投入是少不了的,政府本就大大负债了,再次负债投入,圈好地、修好六通一平,再建好商场酒店写字楼,甚至建好学校医院等社区服务设施,可上哪儿去招商?岂不成了到处修建鄂尔多斯?何况,一规划就是一窝蜂,那么多的这圈那区的,哪儿来那么多高端制造、物流、服务、信息、IC、生物、高科、金融、证券、保险、创业群来入住?当心边建边长荒草,建完就荒草满园!——这不是若干代后人都弥补不起来的巨大浪费吗?

  冷眼看了这么些年,感觉国家政府好像认为只有高端制造、物流、服务、信息、IC、生物、高科、金融、证券、保险等等才能算经济,一般日常民用产业是下里巴人的不值一提的脏乱差产业,而三农的农副产品、民间工艺品、深加工农产品、土特产品等等,根本就不是经济,所以从来不拿正眼看一眼,这才不余遗力地重复早就过时、已经失效了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现在的治国思维,好些都该反思、总结和改变了,全部社会现实都在证明:中国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了,中国的经济到了必须重新思考的时候了,而针对区域经济思维,更是应该立即组织全民大讨论并且重新布局经济结构了,否则,经济形势必将更为严峻,甚至因经济的持续衰退导致谁都不愿看到的后果出现。

落魄猪 发表于 2015-11-23 09:39:50

{:40:}{:40:}{:40:}

论坛好友 发表于 2015-11-23 10:57:27

{:39:}{:39:}{:3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中国经济仍在人为制造区域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