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晨旭 发表于 2011-11-5 21:16:38

怀念爷爷,怀念那本随爷爷一起远去的家谱!

怀念爷爷,怀念那本随爷爷一起远去的家谱!
同学们、老师们:      屈指算来,我阔别南开中学已51年了,正式回母校看望师生,这还是第一次。我愿借此机会同大家谈谈心。我1942年农历八月出生在天津北郊宜兴埠一个书香门第。我爷爷在村子里办学校,曾祖父是农民。再往以前,我家都是农民。我们家是从什么地方来到天津的,至今也没有人能说清楚。据说是从山西来投奔这里的温氏家族的。因为家里穷、没有地位,温氏家谱始终没有把我们家列入其中。         这是温家宝总理10月30日在母校南开中学的演讲开篇语。大家别误会,温总理不是我爷爷,因为近几代我家的祖坟上就没冒过青烟,我是在看到总理讲家谱时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我的爷爷和爷爷最喜欢的那本家谱。
      爷爷生于1912年,具体生日已经记不清楚了,卒于1994年。享年82岁。爷爷在20岁左右在北京当时著名的六合粮店从伙计做到掌柜的。由于日军侵略,粮店倒闭。从此爷爷就回到京郊通州的老家过起了悠闲的田园生活直至去世。我清楚地记得,在我八九岁的时候,爷爷不离身的三本书:百家姓 三字经张氏家谱。尤其是家谱,爷爷爱如珍宝,时不常的就给我们兄妹朗读讲解,那时年少无知,并没有过多的想法和保护意识。只是问过爷爷祖上的名人有谁。怕张国焘张春桥等都是我们的近亲。爷爷说还真不是,记住我们家族的一个英雄张宪就好。那时经常在半导体里听小说《岳飞传》。对小将张宪我还是知道的。家谱里就记载着这个英雄:岳飞手下的张宪,就是我们祖上的分支。这也是爷爷一直引以自豪的说头。听爷爷说这本家谱从唐朝就开始记载。爷爷手上的家谱是爷爷的爸爸用毛笔抄的手抄本。祖上传下来的原版在爷爷的堂叔那里。我亲眼目睹爷爷把我们兄妹三人的名字在这本家谱的后面空白页也用毛笔写在了爸爸的名下,叔叔和爸爸并列。叔叔家是六个孩子。叔叔和爸爸的上面是爷爷。是竖着写的。我记得爷爷很郑重的写完。好像还让我们面对家谱磕头来的。我当时很好奇,想翻看一下爷爷的宝贝家谱。爷爷倒是同意。但告诉我小心不要弄坏了,我记得家谱是比较粗糙的黄纸。质地并不怎么好。因为是手抄本。是用线装订的。很厚。好像比32开要大很多。我边看爷爷边对我说:爷爷以后就把这本书传给你爸,你爸还会传给你的。当时只知道看小人书。对这些东西不感冒。因此我把家谱扔给爷爷。爷爷却小心翼翼的把家谱包起来,放进自己的小箱子里。边放边说:文化大革命都没弄丢弄坏。你们可千万别把它弄没呀!说完锁好了小箱子。
       记忆的闸门打开了就合不上。以后的日子里大家都忙各自的。爷爷一直在叔叔家生活,我们家却搬到了城里。往事不堪回首,1992年叔叔和爸爸相继英年早逝,怕爷爷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我的三个姑姑决定不把噩耗告诉爷爷。让远在门头沟的三姑把爷爷接去那里生活,就这样爷爷带着他那爱不释手的小箱子及箱子里的家谱。就在三姑家生活下来。没想到过了两年。那是一个秋天的某个下午,三姑的儿子我的表哥,开着一个212吉普来到我们家,告诉了爷爷的噩耗,我和叔叔家的堂哥立即就被表哥接到三姑家处理爷爷的后事,据三姑说,爷爷这几天就想念爸爸和叔叔。非要回去见一见两个儿子。时不时的就把家谱拿出来看个没完。爷爷就是在看着家谱的时候悄然的走了。
      遗憾的是,当时在处理爷爷后事的时候。三姑把爷爷的一切东西包括小箱子和箱子里的家谱一并烧掉了,三姑说:你爷爷就喜欢这东西,让它们和他做伴吧!。为此我至今仍然后悔不已。
      我把爷爷的骨灰抱回了家,我知道爷爷一定不会安心?他想把家族的香火延续,它想把家谱续写。爸爸和叔叔走了。我就义不容辞的应该担起这个重担。于是,我就在叔叔家的村里和爷爷的远近亲戚中开始了寻访家谱之旅。我想既然爷爷的是手抄本,就不只爷爷一个人抄,整个家族总会有其他老人抄的。再说爷爷还说原本在其堂兄弟那里。我寻访的结果就是老人该走的全走了。年少的一无所知。至今这本家谱依然没找到。
       不过凭着我的记忆,还是有一些线索的,今天借这篇文章征询一下,同宗同祖同源的兄弟,如果你手上有这本家谱。请和我联系,在这冷漠的日子里,让我们的血再次融合在一起。          因为爷爷经常在我们面前背诵张氏家谱的辈字诗。我几乎能背出来:
圣 朝 文 人 应,国 学 其 汝 思,维 可 秉 天 怀,文 国 立 起 志,宗 昌 占 廷 鸿,祖 德 阴 万 世,福 寿 永 恩 隆,宝 善 连 元 绪。我们北京张氏这一分支我依稀记得家谱首页好像写的是在明朝从山东迁徙到京的。
         想念我的爷爷。也想念那本家谱。因为这本家谱承载着我们张家的历史。我希望我的同宗兄弟如果有人有幸还存有这本家谱。请分享给我和我们共同的亲人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怀念爷爷,怀念那本随爷爷一起远去的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