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营 发表于 2011-10-14 15:08:20

说媒(原创小小说)

这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事,土头村的艺人陈艺和白津经常走东村,串西村,为人们演唱京东大鼓,常常是自编自演,当场即兴发挥,颇受人们好评。他们所到村庄常常是全场爆满,人们听了上段还想听下段,今天听了明天还想听。一次,他们去小西庄去演出,在歇息时,观众为他们端水沏茶,他们一边慢慢地品茶,一边同村民们聊天。李老汉的孩子21岁了,尚未成婚,很是着急,便同陈艺说:“你们在外经常走南闯北的,见识广,结识的人多,扫听着,有合适的,给我家孩子搭讪着。”陈艺满口答应。

没过几天,他们到小东庄去演出,又遇到了同样的事,一位年近60的张老汉求他们给他的孩子介绍一个对象。陈艺问:“你家孩子多大了?”张老汉说:“21岁。”陈艺说:“正好小西庄有一个也是21岁,正求我们给说媒了,我看你们两家正般配。”张老汉一听,几乎乐坏了,赶紧把他们请到了家中,好吃好喝好招待,陈艺说:“像我们这样的人,靠卖艺为生,一天挣不了个仨瓜俩枣的,又没有别的能耐,手头上总是不宽裕---------”听话听音,锣鼓听声,张老汉不是傻子,赶紧让老伴从柜子里拿出15吊铜钱,递到了陈艺的手中:“这,小意思,等事成之后,我再好好酬谢你们。”陈艺还假惺惺地推辞:“这,这,谁跟谁来着了,多不好意思的-------”说着把15吊钱收入了囊中。

不几天,他们有来到小西庄演唱,李老汉见到了他们,迫不急待地问:“师傅,给孩子找到合适的了吗?”陈艺说:“有门,等我们演唱完了,到你家叙谈。”散场后,李老汉把他们请到了家中,陈艺对李老汉说:“真还是有一个合适的,是小东庄的,孩子也是21岁,姓张,-------”李老汉听了非常高兴,赶紧让老伴烙大饼,炒鸡蛋,拿出来珍藏了好几年的一瓶“老白干”,热情地招待他们。陈艺坐在炕头上一边喝着酒一边对李老汉说:“像我们这样的人,靠卖艺为生,一天挣不了个仨瓜俩枣的,又没有别的能耐,手头上总是不宽裕---------”听话听音,锣鼓听声,李老汉也不是傻子,赶紧拿出15吊铜钱,递到了陈艺的手中:“这,小意思,等事成之后,我再好好酬谢你们。”陈艺还假惺惺地推辞:“这,这,谁跟谁来着了,多不好意思的-------”说着把15吊钱收入了囊中。李老汉感激不过,再三嘱托:“这事就拜托了,你们多跑腿,多费心,尽快给孩子们成婚。”

那年代,孩子们的婚姻,完全是有父母做主,正所谓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在婚前根本就见不到面,更不用说“婚姻自主”了。经过媒人的传递沟通,双方都很满意,这就抓紧布置新房,选了个黄道吉日给孩子们完婚。这一天,小西庄的李家,小东庄的张家,都分别抬着轿,带着财礼去对方娶亲,到了半路,两轿相遇,双方都感到新奇,便互相问了情况,方知双方是一回事,而且都是男的,只好原路返回。

事后,双方一起找到了媒人,陈艺答复说:“真的对不起,这事办得太匆忙了,但也不能全怨我们媒人,当时你们两家托我们说媒的时候,你们也没有说是给儿子说还是给女儿说呀,不是都说是给孩子说吗?不要紧,我们为好,给你们两家说亲,收了张家15吊钱,收了李家钱15吊,现在这钱我们也都花了,日后我们有了钱,一定如数奉还。”张李两家一听,人家说的不无道理,只好善罢甘休。

雨后蔷薇 发表于 2011-10-14 15:18:25

{:12:}我看就凑合结了算了

我是晨旭 发表于 2011-10-14 19:09:36

本帖最后由 我是晨旭 于 2011-10-14 19:12 编辑

{:05:}{:05:}{:05:}其他的都挺般配,只是性别不配!

weiran 发表于 2011-10-19 08:16:12

这是封建制度的悲哀!

weiran 发表于 2011-11-20 08:14:09

楼主,你是谁?你怎么用我的名字发我的文章啊?

weiran 发表于 2011-11-20 08:14:35

楼主,你是谁?你怎么用我的名字发我的文章啊?

人心叵测啊 发表于 2012-4-21 14:25:22

{:33:}{:33:}{:33:}

weiran 发表于 2012-4-21 17:22:59

xix谢谢楼主用我的网号发我的文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说媒(原创小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