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nianjiajiale 发表于 2015-3-17 14:35:28

转发搜狐

    [提要]国务院四万亿投放的时候,全部投向国有企业,民企和中小企业享受不到。国家经济形势虚长,呈现虚假的繁荣,大家都以为钱花不光了,拼命买土地,搞房地产,拼命投入。国务院要压、紧缩银根的时候,很多银行提高准备金,而中国的商业银行全部由国家垄断,国务院一个文件下来,所有银行都抽资。抽的对象不是国有企业,不是铁道部,是中小企业的所有贷款收回。收回,池塘就干死了。
    2月7日是吴英身陷囹圄整整5年的日子。我们整理了两位专家的发言:律师陈有西探析了中国民间金融风险的成因,秋风则考察了中国历史上企业家自发形成的“礼俗”在金融秩序中所发挥的作用。
    我今年办了很多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民间借贷案,包括我现在办的安徽信邦公司的吴尚澧案,集资诈骗37个亿,现在最高法院死刑复核当中,比吴英案要早3个月。
    全国发生的类似案例有很多。比如浙江丽水杜益敏案,集资诈骗7.09亿,2009年死刑已经执行;2010年的天一证券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38亿,律师作无罪辩护,四个董事长免刑事处罚,一个总经理判二缓三;浙江银泰案,负债55亿元,认定集资诈骗十多个亿,一死刑两死缓,还在上诉中;浙江华伦公司破产案:债务25亿,民间债务十余亿,在政府主持下按照民事重整成功,最大债权人成为最大股东。
    “吴英案”实际上体现了中国民间金融风险全面危机的爆发,包括温州和其他地方老板的跑路、讨债的普遍爆发,这样严重的金融风险为什么会发生?
    首先是宏观调控的原因,是宏观调控的蝴蝶效应。国务院四万亿投放的时候,全部投向国有企业,民企和中小企业享受不到。国家经济形势虚长,呈现虚假的繁荣,大家都以为钱花不光了,拼命买土地,搞房地产,拼命投入。国务院要压、紧缩银根的时候,很多银行提高准备金,而中国的商业银行全部由国家垄断,国务院一个文件下来,所有银行都抽资。抽的对象不是国有企业,不是铁道部,是中小企业的所有贷款收回。收回,池塘就干死了。
    干裂以后,怎么转向高利贷呢?我们处理企业破产重整时发现,大量的问题是,比如贷款五千万,本来几个月一转贷,企业是能活的,但一旦国务院银根收紧,银行的人往往怕自己的钱拿不回来,就跟老板说,你去借来给我,一个礼拜以后我再转贷给你。[提要]国务院四万亿投放的时候,全部投向国有企业,民企和中小企业享受不到。国家经济形势虚长,呈现虚假的繁荣,大家都以为钱花不光了,拼命买土地,搞房地产,拼命投入。国务院要压、紧缩银根的时候,很多银行提高准备金,而中国的商业银行全部由国家垄断,国务院一个文件下来,所有银行都抽资。抽的对象不是国有企业,不是铁道部,是中小企业的所有贷款收回。收回,池塘就干死了
    这一个礼拜里五千万哪里来,都以三分利五分利向民间借来的。借来以后还给银行,银行却不放贷了。很多民营企业的高利贷是这样被套进去的。
    企业在银行抽资以后转向高利贷,可能一开始借还是理性的,两三分利慢慢借,最后就是五分利。一个企业如果到了五分利、六分利还在借钱的话,往往只能撑三个月,就倒闭了。往往我们处理的这些案子,光利息它就付掉了三亿多,所以这个洞会越来越大。前面都是正常良性债务,到最后不得不骗人,不骗人就没人借给他钱了,几万工人就要遣散,就要完蛋了。凡是几亿、十几亿的企业倒闭,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全部是民间高利贷。
    民间高利贷的问题往往严重到什么程度呢?一些科级干部有20万的授信贷款,处级干部有40万的授信贷款。干部不会跑掉,又有身份、权力,他能够保证银行投放资金的安全,所以很多银行鼓励干部贷款,把这个钱借给民间企业,三分利五分利,是合法的利息,于是很多银行的资金通过这些贷款,流向了高利贷市场的民间贷款。银行抽紧的时候,这些干部也要抽资。一旦企业发生危机,干部最早知道危机信号,就通过自己的权力和关系先把自己的本钱和利息拿走。那些老板怎么办呢?向社会的千万个老百姓借款,把后面的人拖进来,加快了民间高利贷崩盘的速度。
    此外,投机性的产业结构,也加剧了民间的金融风险。由于中国的仇富心理,歧视私营经济,很多民营企业家没有安全感,投向投机性、暴利性的产业,比如房地产。后果谁都知道,但民营企业有钱,炒楼炒地皮,投资房地产,没有长线的思维,巴不得三个月最长一年就把资金拿回来。温州的大量游资,几千个亿放在二手房炒房中,打压二手房以后转向了炒矿,煤矿被收回国有以后,大量矿产资金没有地方好去,又没有办法办民间银行,就在民间非理性流通。所以民营企业的投机性产业结构,也加剧了民营经济的金融风险。(郑文记录、整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发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