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闹江湖 发表于 2013-9-30 22:25:38

浮夸风中谁主沉浮?

浮夸中的刘少奇
  刘少奇的“共产主义试点”徐水县,到了9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李先念等人到徐水视察时,徐水县已经实现了“一县一社,县、社合一”。一县一社,即一县一个公社,全县统收统支,统一核算,共负盈亏,原来各社队的收入统一交县,支出统一由县核拨,供给标准,工资水平全县基本上— 致。徐水人民公社已经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某些残余,徐水全县没有一个小商贩,他们全都实行了供给制。(李先念:《人民公社所见》1958年10月17 日《人民日报》)

  1958年9月19日到28日,刘少奇到江苏视察,在常熟县和平人民公社,他参观中稻丰产实验田,他问党委书记:亩产可以打多少?回答说:可以打1万斤。少奇同志说:“1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1958年9月30日《人民日报》)......

  对于有人认为大炼钢铁得不偿失,刘少奇也在很多场合予以反驳,如1958年9月23日,他在与南通干部的座谈会上就说:“搞土高炉能出铁就好。这是出的师傅钱,不要算成本,这半年主要是熟悉技术,我们学会了本领,一年就能出几万个炼铁的人。一万人开矿,一万人运输,一万人炼铁,有三万人真了不起,这办法好,每个县都要出人支援炼钢炼铁。”同年的9月23日,在南京党员干部会议上,他再次谈到这一点:“现在困难很多,化了很多力量炼那么一点铁,按照成本算起来,成本也是很高的,化不来。但是,有一个很大的好处,把人锻炼了,将来可以炼钢炼铁,将来我们就有成百万、成千万的钢铁技术人材。这个时候化点钱学习,很有必要,不算浪费。现在建成一个小炉子,炼几个月扳掉了,这不是白炼的。再扳掉,再盖大的,再扳掉,再盖很大的。这算是什么浪费呢?不算浪费。从这样发展起来,我们国家精神很好。”这事实上也是当时反驳所谓“怀疑派”的最为流行的一种解释。

  浮夸中的毛泽东

  1958年8月13日,毛泽东去天津新意村参观田稻,有关领导汇报说,亩产可达10万斤,毛泽东听后摇头撇嘴,表示不相信。毛泽东说:不可能的事。他指着一位领导说,你没有种过地,这不是放卫星,是“放大炮”。

  《人民日报》曾登过一幅照片,五位小女娃嘻戏地站在稻秧上,毛泽东摇头风趣的说:娃娃,下来吧,站得越高,跌得越重哩。又说:吹牛,靠不住的,我是种过地的,亩产10万斤,堆也堆不起来么!(许全兴:《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第138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

  毛泽东到湖北省,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讲,有一块实验田,水稻亩产上万斤。毛泽东摇头说:我不相信。外国朋友问毛泽东,亩产万斤粮的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他一笑置之,说:不要相信这些骗人的数字。(许全兴:《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第138—139页)

  关于兴修水利问题,1958年11月初毛泽东说:现在要减轻一点任务,水利建设,去冬今春全国搞500亿土石方,而今冬明春要搞1900亿土石方,多了三倍还多,还有各种各样的任务,……我看搞起来,中国非死一半人不可,不死一半也死三分之一,或者十分之一,死5000万人,……你搞多了也可以,以不死人为原则,你们一定要搞,我也没办法,但死了人不能杀我的头。(许全兴:《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第138— 139页)

浮夸风中毛主席已经退居二线,刘少奇是一线直接领导。

笑闹江湖 发表于 2013-9-30 22:43:11

我感觉刘少奇对浮夸风要负相当大的责任,而把主要责任全算到毛主席身上是不对的。
另外应该说,大炼钢铁中的成绩是主要的。我们不能否定我们的党的历史功绩。
打天下的人们很多人都有战争年代的勇往直前的精神,干起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工作来往往“不计代价”导致了砸锅卖铁之类的事情。
命令主义,主观主义,高指标等错误也是因为那时很多老革命犯了“急性病”。造成了很多损失,以及三年自然灾害时饿死人的现象。很多人是好心做了坏事,过尤不及。很多人建设社会主义经验不足,出现错误也在所难免。我们后人评价那段历史,要有宽容、客观、全面的态度。

时如水 发表于 2014-8-3 10:25:29

   现在的大部分年轻人都以为浮夸风是毛泽东搞得,事实证明恰恰相反,疯狂追随刘少奇的那一个人后来发明了特色社会,难怪其捏造历史了。通过当时的这一现实问题,也就彻底看出了当年那一位开创特色社会的人,要县以上政府修地方志歪曲历史的野心以及行为来迷糊国人及世界人民的用意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浮夸风中谁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