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情似水 发表于 2013-9-21 10:01:24

人之深,性本善

人之深,性本善三字经上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是说每个人在自己的懵懂少年时期都是善良的,这是人的天性,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人性之中的善良部分被湮灭了,被隐藏了,被扼杀了。文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人性深处原本善良的天性挖掘出来,彰显出来,宣传出来,鼓舞人,教育人,让人们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充满理想,充满激情,充满愿望。然而现在,无论是打开电视还是翻开书卷,无不是对人性之中的恶描绘渲染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挑战着人们脆弱的神经。读后或观后,头脑里一片混乱,眼前是一片灰暗的,有时我都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我就是这样的人吗?我就生活在由这样的人组成的社会吗?我几乎没有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举个例子说吧,翻开莫言的作品,满眼看到的几乎是变着花样的血腥、屠杀、折磨、欺诈、野蛮,一个月下来,在我大脑里留下一点儿印象的就是《蛙》里那个由于自己的独生女儿引产造成母子双亡而拿着叉子找上门来老汉,面对着跪在自己脚下的姑爷,老头子把叉子一扔,抱头痛哭,我读着亲切,过目难忘,为什么?这样的人物接地气了,至少接我的地气,了,因为我可以在我们村里找到很多这样的老汉,生活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而作者那些绞尽脑汁、花样翻新的屠杀一是我不忍卒读,即使读完了在我大脑里也不会留下任何印象,我没见过,也没听说,可能满足我一时的好奇,但不能在大脑里留下过长的记忆,为什么?至少没让我接上地气。看会电视吧,打开电视,充满屏幕的全是勾心斗角,比如《甄环传》,看到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无论什么样的海誓山盟还是缠绵悱恻的爱情,到头来没有一个女人是皇帝老子的,没有一个孩子是皇帝老子的,皇帝老子表面上风光无限,实际上只不过是一群女人为追求虚荣、权势而设的一个玩偶而已。打开网络,我看到的原来支撑我活下去的重大理念,众多偶象都是假的,刘胡兰是骗子,董存瑞是骗子,有点儿象尼采当年喊出:“上帝已经死了”时欧洲人的感受,自己一直信仰、一直追求、一直支撑自己活下去的上帝已经死了,已经不存在了!我一直有一个观点,阶级性永远涵盖不了人性,人性永远是超阶级的,只不过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它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有时候善的方面表现多一些,有时候恶的方面多一点,绝对善和绝对恶的人是没有的,正如某些大师所说,绝对善的人神仙,绝对恶的人是魔鬼,二者都是不存在的,人是什么?一半是神仙,一半是魔鬼。那么为什么我们不为善创造条件,在恶的面纱下去发现善,挖掘善,引导善,追求善,减少一个恶念,产生一个善念,多做一件善事,让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多一些善的阳光照耀,多一些善的雨露滋润,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岂不更美好?基于这样的创作理念,我在创作我的人物形象的时候,不是简单把人物贴上一些善的或恶的标签,恶人也有心生善念做出善举的时候,善人也有心生恶念做出恶举的时候,关键是研究催生恶念、善念的土壤。比如我创作《人民的儿子》中伪保长的形象,其人物原型来自两个,一是文安县大董村郝子珍,白脖小队长,凭良心说干过昧心的事吗?在乡亲面前也趾高气扬,也抢过老百姓的羊,拉过老百姓的牛,但是当他看到日军围剿八路,眼看着要屠村了,他的良心发现了,善念压住了恶念,他把日军领到自己家,一把大火把自己家烧得片瓦不留。另一个个是任丘市今三杰村抗战时期的一位绅士,三名八路躲进了他们家,日伪军堵着门口要人,否则就要屠村,他在自己家门口,用大铡刀亲手铡掉了自己的三个儿子,用三个儿子的生命保护了三名八路军的生命,这三名八路军分别是周恩来,黄克诚等中央干部。

北京纯粮酒TM 发表于 2013-9-21 10:41:51

{:39:}{:39:}{:3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之深,性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