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ran 发表于 2013-6-6 15:58:27

又到一年麦收时

又到一年麦收时
布谷鸟清脆的叫声把我从梦中惊醒,他提醒我麦子就要成熟了。熟话说“芒种三天见麦茬”,然而现在到哪里去找小麦呢,原来的麦田地除了做了工厂就是租给外地的棉农种了棉花,再也找不到一块麦子了,现在的孩子们甭说麦苗就是麦粒都不认识了。麦收的辛苦劳累和丰收的喜悦只能从回忆中去寻找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那时还是学生,一到麦熟就放假,帮助生产队里收割小麦,或者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拾麦穗。记得那年队长安排让我给割麦子的人们送饭送水,我跳着担子一天要送好几趟,肩膀压红了,肿起来了。再看看割麦子的人们在烈日下,弯着腰,挥舞着镰刀,展开了拉锯赛,个个汗流浃背,腰酸腿痛,到了地头直直腰就是一躺。我比他们有轻松了许多。那时麦子种的不少,但是产量很低,收货的不多,麦收下来每个社员分到五六十斤就算不错了。
改革开放后,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加之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兴修水利,引进良种,施用化肥,小麦的产量逐年提高。
小麦是高产作物,它的生长对水肥的要求很高,当时我们村凡是水浇地每个方田都有深水井,同时石马干渠还有扬水站,这样使小麦的灌溉有了保证。对此村里统一部署,水到谁家地,主家只要去一个人看看渠口就行了,如果主人没空给看水的买盒烟,或者给他几块钱,他就给你代办了。经检测我们这一带地块土地大都缺磷,就在播种前施肥时多施些磷肥,如磷酸二铵什么的。在春天浇返青水时再施些氮肥,这样麦苗的生长就有了劲头。在品种的选择上,开始是用我们县培育的“文良一号",它对水肥要求不太高,适合我们大洼地块种植,但水肥过大就容易倒伏,造成减产。后来选用北京831等品种,身量矮,秸秆硬,不倒伏,但是对水肥要求很大,可亩产千斤以上。
那些年,一到春夏之交,那一望无际的麦苗,大地就像铺一块巨大的绿色的地毯,微风吹来,麦浪起伏,你站在田边地头,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芒种到了,麦子熟了,一片金黄,百里飘香。人们动用各种收割工具,各种型号的收割机在田间作业,大车小辆,装运打轧,一派繁忙景象。

冲击波 发表于 2013-6-6 16:26:01

儿时的回忆

我是晨旭 发表于 2013-6-6 19:26:50

我是晨旭 发表于 2013-6-6 19:27:16

欢欢喜喜 发表于 2013-6-8 02:29:30

民以食为天,有了粮食国家才稳定。

weiran 发表于 2013-6-8 09:59:47

我是晨旭 发表于 2013-6-6 19: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超版添加图片。

吉祥三宝093 发表于 2013-6-11 23:51:55

还记得每每到麦收时节,人们那忙碌的身影,大人们早早的去地里割麦子,而我们小孩子也帮着送饭送水,在场院里轧麦个,摊麦子,翻麦子,扫麦粒,整个麦收几天的工夫就像行军打仗一样,马不停蹄一般,如今这些只能停留在记忆中里。

weiran 发表于 2013-6-12 08:17:54

吉祥三宝093 发表于 2013-6-11 23: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记得每每到麦收时节,人们那忙碌的身影,大人们早早的去地里割麦子,而我们小孩子也帮着送饭送水,在场院 ...

queshi确实如此,说得好。

zhaoshuvv 发表于 2013-6-12 08:29:37

真好,还有记忆。
这图很珍贵了。

aboy5188 发表于 2013-6-12 15:01:3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又到一年麦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