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模呐喊 发表于 2013-5-6 20:35:22

[童年忆趣] 乡村露天电影

本帖最后由 楷模呐喊 于 2013-5-6 21:54 编辑

      坐在软软的沙发上,灰盒里冒着缕缕青烟。悬挂在墙壁上的白色屏布缓缓降下来,惬意地看着丰富而多彩的电视节目。记得小时候,我的家住在离县城很远的一个贫瘠的小镇上。那个年代人们的娱乐生活十分匮乏,看场黑白电影是件十分享受的事儿,一个月难得看上一两回。每逢村里来了放电影的比过年过节还要热闹。每次放电影都选在村上一个最大最宽敞的地方。傍晚时刻放映员老五头早早来到村里,说他老王头,其实他并不老,四十来岁不修边幅,一脸的络腮胡子。头发稀疏而凌乱,两条裤筒子经常卷起,而且总是一高一低,小腿上的泥巴好像从未洗干净过,成了他身体的一部分。一张歪嘴巴让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和“好人”连在一起。怎么看怎么像电影里的坏蛋。我们一群孩子都叫他“土匪”。第一个想出这个绰号的我还被小伙伴们崇拜了好几天。场院中有两棵高大的梧桐树相隔十几米,大喇叭和大屏幕便挂在大树上。每当“土匪”挂布的时候总有一群孩子影子一样粘在他身旁,我们对“土匪”带来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好玩。如果哪个孩子被叫上拉拉线扯扯银布便感到十分得意。那高兴劲比上学得了百分还强烈。也会让旁边的孩子羡慕不已。早早吃过晚饭便盼着夜幕快点降临。与此同时老王头也紧锣密鼓的忙乎着他的事儿。高音大喇叭想起来了:各位老乡亲们,今晚八点放映国产故事片“白毛女”。请各位准时到场观看。声音震天的响,犹如一串霹雳倾刻间闪过正个村庄穿过十里八乡。每次放电影前老王头都是重复着这几句话。唯一变动的是电影的名子。掌灯时分月光溶溶,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拖儿带女、扶扶老携幼,扛着大木橙提着小马扎三三两两的朝场子走来。电影还没有开始场院已满是人头撺动。来得晚的便见缝插针地往银布前挤。挤得前面的人直骂娘,但骂归骂挤还照样挤。有熟悉的乡人相互照应着。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什么,孩子们都喜欢看热闹,哪里人多往哪里挤,白天在课堂上被老师灌了一脑袋糊涂浆子,难得晚上有那么多伙伴一起发疯。电影放映前我们一群孩子便挤到映灯下打手势,用小手编织鸡狗投到大屏布上。不管像不像,看到自已的创作的“艺术作品”都乐开了怀。电影放映后小伙伴们都喜欢爬到大树权子上看,这时候有三分钱买棵红糖冰棍边吃边看也是最高的享受,再也找不出比这更幸福的事儿了。大树杈子下黑压压一片人头,就是摔下来也不会有太大的危险。经常看入了迷,冰棍化了也恽然不知,冰水滴落在下面的人头上,挨骂总是常有的事儿。剧情宕荡起伏,人们的心也随之变幻。时而平静如水时而心潮澎湃。老人们眼里含着泪水,当时的我们不懂老人们为什么流泪。也许是剧情勾出他们对苦难岁月的回忆。那个时代,电影都是爱国提材的,总是正义战胜邪恶,好人一定赢坏人一定输。电影里的土八路、游击队英雄都成了孩子们的崇拜人物。我们也模仿着玩起战斗游戏,在精神贫瘠的童年这些游戏给孩子们带来不少快乐。那个年代电影里可以没有孩子,但孩子不能没有电影。电影是孩子们的金色梦想。
   电影散场了,小孩们大多都依在大人臂弯下进入梦乡,坚持到最后的没有几个。很多撑不住的早就回家去了。上了年纪的三爷已经坐在橙子上睡着了,夹在指缝间的纸烟不知什么时候燃尽了,烟屁股灼到他的手指,猛地一个颤栗惊醒过来,揉揉朦胧的双眼,看到人去场空,拾起小马扎慢腾腾地挪向场院的出口,视线却像被什么勾住似的一步一回头,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依依不舍的朝家走去。。。。。。

平安 发表于 2013-5-6 21:56:33

{:39:}{:39:}

柔情似水 发表于 2013-5-7 17:15:18

写得太真实了,这样的文章耐读!经得直时间的检验

小伙子真帅 发表于 2013-5-11 17:28:50

仿佛又回到童年了 晚上死人的就有

戴上红领巾 发表于 2013-5-12 13:27:13

把记忆又拉回了童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童年忆趣] 乡村露天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