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ran 发表于 2013-4-11 07:55:05

水的变化

水的变化

题记:
水是生命之源。它是化学方程式是H2O,一个水分子含有两种不同的元素;氢和氧。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每个水分子的直径是4×10-10m 。它的质量是2.99×10^-29kg。它的体积是π/6(4×10-10)m3=3 ×10^-29m3。如果科学家们现在再从我们这一代的河沟里,地下浅表层的井里提取水来化验,分子式绝不是H2O了,而是多了好多有害成分,这还是真正的水吗?它已经起了化学变化。
我在《黄瓜园井》中写道:“今天我喝着瓶装的矿泉水,用着地下的自来水,想起了孩提时村南边的黄瓜园吃水井。那是一口用古砖砌的,用巨石镶口的,深深的井。听老人们说这是大清时王口的大地主在他家种菜的园子里挖的一口井,所以人们管它叫黄瓜园井。这口井水质好,软而甜,易消化;水源足,几班人轮流摇辘轳打水浇园子,昼夜不停,一连多少天,井里打水从来没少过。浇出来的菜啊,鲜嫩可口,营养丰富。如果天大旱,久不下雨,地主家就组织人们掏这口井,之后不过三天准下大雨。(說的有點邪乎,我不大相信)--------”而且井水总是恒温,冬天饮之觉得温暖,夏天饮用感到凉爽。在炎热的夏天,人们还常把一些食物,如瓜果什么的,用绳子系好送到井里,使之变得凉爽,这叫“井拔”,那时候还没有电冰箱,人们喝了这井拔凉水,吃了这井拔食物,倍感凉爽,舒服急了。所以村民们对这口井倍加保护,不使它受任何污染,每年春夏之交时,都掏井水使之净化。我们临近几个村的人们吃这口井的水一直吃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村里打了深水井。记得小时候除了喝黄瓜园井水外,还喝过河水、洼水、雨水。1963年大水淹没的黄瓜园井,人们只好接雨水,掏洼水,沉淀后饮用。再有就是我们小时候下洼挖野菜,打柴草,渴了就趴在小河边,或用手捧起土道上大车车辙沟里的积水,喝上一阵子,虽然不怎么甘甜,但也能解一时之渴。而且对人不会有任何危害。
我印象最深的还数文安城里的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安城里的地下水水质好,甘甜可口,闻名全国。那时我在文安上师范,用那水洗衣服都不用洗衣粉之类的,洗出来的衣服很干净。据说当时县委书记、县长出差开会都带上文安的水,不仅是为了自己饮用,更是为了宣传文安,这是文安的一大亮点,一大骄傲。1985年元旦党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文安考察,喝着文安的水,吃着文安的特色大糖,赞不绝口。
不知从何年何月起,农民种地越来越多地使用了化肥农药,人们搞起了副业,办起了厂子,厂子越办越大,越办越大,又不注意废气废水的处理,污染了大气,污染了水源。有的人竟故意往地下注废水,甚至废稀硫酸,严重破坏了人们生存的环境。现在不仅地表的河里的水井里的水不能饮用,就是地下浅层的水,几乎都没有多少合格的。
         最近一份资料显示:
       “ 由国土资源部下属科研机构耗时6年初步完成的这项研究,对华北平原的地下水水质和污染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几乎已无一类地下水。可以直接饮用的一类地下水仅占22.2%。需经专门处理后才可利用的类地下水则占56.55%以上。
      采样调查发现,35.47%采样点的地下水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以轻污染为主,中污染、较重污染、严重污染、极重污染的地下水均未超过总取样点数的10%。
      该项调查所针对的华北平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的全部平原区以及山东、河南位于黄河以北的平原区,居住有约1.3亿人口,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工业基地。
      ‘华北平原75%以上的用水需求依靠地下水解决。”国土资源部的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这项研究有助于对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华北平原地下水的家底,制定更为科学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方案。’
      不过他承认,由于取样有限,只能大体上反映出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的趋势,以后还可以做得更为细致,掌握更为全面的数据。”
      
      可见,地下水的污染危害了人们的健康,现在到了人们觉醒的时候了。我们不应该只图一时的利益,做一些杀鸡取卵的傻事,要知道螳螂扑蝉黄莺在后。有些事虽然获得了暂时的利益,但是所付出的的资源和环境的代价,是所得利益远远换不回来的,甚至是无法弥补的。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环境无异于人类自杀。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按照党中央的要求,重视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上下努力,齐抓共管,从每个人做起,排污减排,保护环境,让人们重新喝上纯净清凉甘甜的水。


平安 发表于 2013-4-11 07:57:41

{:39:}{:3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水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