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ran 发表于 2013-1-30 13:53:17

也谈“领例”

教育孩子的问题,是每个家庭和学校都面对的社会问题。然而怎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读了五碗先生的《好孩子是使出来的,而不是惯出来的》这篇文章很受启发。他说“好孩子是自己使出来的。你看人家父母,孩子什么阶段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家长在一点儿一点领例。领例,懂吗?这是咱文安土话,领是给孩子领上正路,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家长必须给孩子指明方向。例是家长在孩子前面给孩子做出个样子来。这样的孩子即使考不上大学,但是长大了也一定是眼里有活,心里有人,到哪,干什么,不受欢迎呀!相反那种娇生惯养长大的孩子,眼里没活心里没人,即使是考上大学,走向社会,眼里光盯着别人的工资待遇,看不到自己付出多少,心里老算计着自己的感受,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干什么,谁会待见呀!”我觉得言之有理。
常言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个孩子生在穷人家里,体验到一茶一饭来之不易,常常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体会到生活之艰辛,这对孩子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教育。使他们从小养成了热爱劳动,尊敬父母,勤俭节约,宽容他人等良好的品质。然而生活的蜜罐里的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宠爱,要九奉十一,这样绝不会培养出这样的良好品质。
你听说过路温舒自学成才的故事吗,汉代有个叫温舒的人,从小爱学习,却偏偏没有条件,家贫无钱上学,只好上山牧羊。他无钱买书,就认认真真地借书来看。他还有个绝招儿:边放羊,边割蒲草,并把蒲草叶剪成竹简的样子,一张张编连成册,然后再以借来的书为底本,一张一张地抄在蒲叶上,硬是做成了一本本别具风格的"蒲叶书"。就这样,他一边放羊,一边读书,读完一本,抄一本,久而久之,终于自学成才,成了著名的法学家。他写出了《尚德缓刑书》,此文引经据典,声情并茂,只出了当时司法的黑暗,提出了司法改革的措施,被汉献帝采纳。
我在上世纪末曾教过几名家庭贫困的学生,他们吃的穿的都不好,都利用课余时间为家里干活,可他们都有良好的品德和生活学习习惯,最终他们都能成才。其中有一个叫何宝峰的,他父母靠种菜,在集市上卖了维持生活,他当时上中学,一放了学或放了假他就帮父母种菜,卖菜。活干完了,晚上才去写作业,温习功课,这样他的学习成绩都不错,高考时考上了重点大学,现在有一份好工作和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这里我也谈一下教育孩子的方法——领例。所谓领,就是引导,引导孩子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习惯是最重要的。所谓例,就是表率,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好的言行,好的习惯,影响孩子。常言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吗。

戴上红领巾 发表于 2013-1-30 14:50:39

本帖最后由 戴上红领巾 于 2013-1-30 17:16 编辑

就是这么个理,教育真的讲究方式方法。

平安 发表于 2013-1-30 19:20:45

{:39:}{:3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也谈“领例”